-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主欣赏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欣赏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紧抓文本,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三、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堂检测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视频 2.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三】、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2.品读关键词句? ?(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2)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什么?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朱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雕栏玉砌颜色。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3)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4)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诗人往往能巧妙地化虚为实,把原来只可意会的“愁”写得具体可感,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A?描摹愁的质感、形态(以水喻愁、以山喻愁、以草喻愁)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清平乐》 B?描摹愁的长度(夸张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C?描摹愁之广度(博喻手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D?描写愁之重量。 ??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 E?描摹愁之动作。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在诗人的笔下,愁有了质感,有了体积,有了重量,有了一种灵动的美,抽象的愁绪变得形象可感。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