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品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品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五品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茶人欣赏茶叶,重在从茶叶中去发掘文化美、艺术美、工艺美和自然美。 茶在中国茶人的眼里是钟山川之灵禀,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在茶人眼里,茶中不仅饱含着大自然的信息,而且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可看到历史的缩影。 当然,茶人们在欣赏茶叶时。除了联想之外。还有具体的方法。这些方法可归纳为“五品”及“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五品”是指调动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赏茶。即: “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绍; “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茶的汤色等: “鼻品”――用鼻子闻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 “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角度的感性欣赏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例如,仅仅是茶叶的名称如“碧螺春”就足以让人忆古思今。联想到烟波浩淼的太湖,联想到“吓刹人香”的俗称,以及康熙皇帝御笔赐名的情景,如果再加上对茶的色香味的联想,必定会达到神太湖洞庭山、心驰茶乡。领悟到“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赏茶叶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应综合应用、相互补充,才能欣赏到茶的全貌。 1 三看 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份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 三闻 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他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他气味。 3 三品 茶要细细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昧。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体贴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袁枚在品茶时讲要“徐徐体贴”茶。这体贴两个字用绝了。只有对亲人才谈得上体贴,只有带有深厚的感情才有可能去“徐徐体贴茶”。我们只有像袁大才子一样,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赏到好茶“香、清、甘、活”,妙不可言的韵味。 4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数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茶人欣赏茶叶,重在从茶叶中去发掘文化美、艺术美、工艺美和自然美。茶在中国茶人的眼里是钟山川之灵异,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茶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明月清风白云为伴,“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唐)。在真正的茶人眼里,茶具有无限的美感。陆羽把茶称为“南方之嘉木”,卢仝把茶饼称为“月团”,黄庭坚把茶称为“云腴”,苏东坡把茶比作“佳人”。乾隆皇帝把茶比作“润心莲”,在这些茶人眼里,茶中不仅包含着大自然的信息,而且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可看到历史的缩影。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