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患关系-迎接法制时代
医患关系:迎接法制时代我们无须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从生命的诞生到生命的衰老以至死亡,人始终在与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及意外伤害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不求助于医生,于是求医、康复、病残或死亡,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人们,尽管人们都渴望鲜活的生命。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代医学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因为这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医生也不都是治病救人的高手,心力尽到了,却往往“回天乏术”。此外,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缺乏职业道德、技术平庸、治病不成反致病的医生,这样往往会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现代人对医学知识比较了解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往往将医患双方推上公堂……
长沙市开福区红墙巷的闵女士在长沙市某医院诊断患了乳腺癌,做了右乳全切术。但将原手术医院的蜡封切片送至湘雅医院病理科检验时,会诊意见却是闵女士没有患癌症。无端痛失右侧乳房的闵女士愤怒至极,她将手术医院告上法庭,要求院方赔偿38万元。更让人愤恨的是前不久在一些媒体曝光的某医院婴儿室发生的婴儿“大调包”的事件。起因是一个上大学的小伙子将自己的血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发现儿子的血型与自己的血型不符。于是,这位父亲严肃地“审问”妻子:孩子来自“何方”?恼怒的妻子立即追根溯源,结果竟是医院将他们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调了包”,而且被同时“调包”的竟是几个孩子!当双鬓染霜的父母发现长大成人的孩子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发现含辛茹苦地将自己抚养成人的父母竟不是自己的父母时,其心灵的震撼是何等强烈!当他们声泪俱下地诉说这种不该发生的人间悲剧时,他们将医院告上法庭也就是必然的了。有一位学过医的人不止一次向人们表示了自己对院方的怀疑。原来他的一位亲属不幸患了癌症。手术后的第三天,患者出现了全身皮肤黄染。他怀疑是输血所致。但他难以举证证明自己的怀疑有依据,他也无法将献血源调查清楚。学过医的他非常明白,医生完全能为这种皮肤黄染作出合理的解释:癌细胞转移,阻塞了肝胆管,导致全身黄染。如果是癌细胞转移使肝脏发生病变,导致患者全身黄染,医院没有责任;如果是输血所致,医院要承担责任。现在,这位患者已去世7年。但她全身出现的黄染是输血还是癌细胞转移所致?至今仍让其家属迷惑不解。
“举证倒置”:法律天平倾斜了吗?
对于中国的医生和患者来说,2002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因为无论是不久前出台的医疗纠纷“举证倒置”,还是即将于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除了给医患关系带来巨大震动之外,法规的最终目的是要维护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则新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要求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就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及患者的不良后果与医疗行为没有因果关系举证。这则新的解释已在2002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就意味着:在医疗侵权诉讼中,作为原告方的患者,不再承担有关举证责任,而改由医疗机构承担。也就是说,当患者把医生推上被告席时,首先需要医院证明自己没有发生医疗过错,如果医院拿不出有效的证据,法院就会判处医疗机构败诉。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王守亿听到这条消息的第一个感觉是:自己讨回公道的那一天为时不远了。去年春天,一次普通的骨关节手术,竟使王守亿再也站不起来了。医院告诉他是手术并发症,属于正常范围。面对医院“新条例”带来新理念
的说法,王守亿无法信服,他已决定寻求法律的帮助。
而在得风气之先的上海,首起适用“举证倒置”的医疗纠纷已在不久前正式立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患儿的母亲陈某今年47岁。陈某13岁时,其二弟被确诊患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简称DMD,患者一般活不过20岁)。医生告诉陈某,DMD患者生育的后代,男性的发病率为50%,而女性基本不发病,所以将来要生女不生男。1984年,陈某结婚并怀上男婴,牢记医生忠告的她决定把孩子打掉,但遭到婆婆和丈夫的反对。抱着赌一把的心态,陈某把孩子生了下来。1986年,陈某与丈夫离婚,也就在这一年,孩子被确诊患有DMD。1990年,陈某再婚并怀孕,又是男孩。同年7月,陈某夫妇来到上海某医院作DMD产前诊断,医院免费为其做了化验,结果表明胎儿各项指标正常。数月后,小生命降生了。
现实是残酷的:2000年11月,陈某已经9岁的小儿子经医院诊断也患了DMD。对此医院方面的解释是:化验单显示,胎儿指标的确很正常,但医生当时绝对不敢打保票让陈某生孩子,因此医院只出具了化验单而没出诊断书,生孩子是这对夫妇自己做的决定;陈某的丈夫称,当年医生肯定地告诉他,化验指标都是正常的,可以生,他们就是因为相信了医生的鉴定,才生下了这个男孩。现在,陈某夫妇要向这家医院索赔100余万元。
在北京某医院门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患者。在北京某勘察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