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问诊-是馅饼还是陷阱
网络问诊:是馅饼还是陷阱“养生教母”马悦凌没有医师资格证,也没有实体的门诊场所,她一直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自己并进行网络营销和诊疗的。“网络问诊”这种新型的看病方式,也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六成受访者曾在网络问诊
很多网友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什么小毛病的话,不用出家门、不用排队挂号、不用看医生脸色,上网搜一下,就能大致有个判断。但是,这样的问诊到底靠不靠谱?网络背后“指点迷津”的医生、专家们,到底是何方神圣?
炎炎夏日,正是西瓜的上市旺季。孕妇可以吃西瓜吗?某小学的胡老师,在电脑上输入“怀孕后可以吃西瓜吗”,马上就找到了答案:“少量吃西瓜是可以的”、“不要吃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等。“80后”公务员小张是个热衷于网络问诊的年轻爸爸,“从老婆怀孕,到孩子出生,有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查看。”小张说,许多问题上网一查就有答案,复杂的问题还可以免费咨询“网络医生”,省钱省事真划算。
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常识,是网络问诊兴起的主要原因。前不久,国内某媒体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数千名参与者中,超过六成的人在身体感到不适时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查查,看看咋回事”。
除了健康知识的询问外,网上问诊最多的是以妇科病、人流、不孕、男科、泌尿或癫痫等疾病为主,因为许多人觉得这些问题比较私密,不好意思当面咨询医生,而网上问诊隐私性强,所以此类网站也特别多。
网站成了变相“医托”“药托”
利用网站搜索工具,输入“前列腺”三个字,一下子就能找到7170万个相关结果。排在前列的几乎都是号称“专治前列腺炎的某医院”的网站,打开网站就能看到医院介绍、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等。不少在线医疗机构纷纷打出“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十佳医疗单位”等招牌,以期赢得网民信任。
记者随机选取了其中一家网站,以“小便发黄”为由进行咨询,刚刚点击在线咨询,便有一位网上值班医生热情地“打招呼”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吗?”“有尿分叉、尿等待、小腹坠胀等症状吗?”“经过问诊,你需要来院经过我们的面诊分析,考虑相关检查项目,为你明确诊断是否存在病因。”随后,该医生力邀记者尽快到其所在医院就诊,并热情地为记者预约了泌尿外科专家。
不少在线“专家”在网上通常简短询问后就直接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是他们常用的伎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诱导患者到自己所在的医院看病或者买药,这就成了变相的“医托”、“药托”。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线回答患者问题的,多数不是真正的专家,一般来说,由专家的实习生或小医生“代劳”回答还算是好的,不少是护士或聘请过来的文案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就“上岗”,这些“披着马甲的专家”让人真假难辨。
谁来给网络问诊套上笼头
在网上给患者提供诊断服务的,大部分是医药网站、民营医院,有的甚至是不明身份的个人。在这些网站接受诊断甚至治疗,风险显而易见。
除了误诊的危险,维权难度较大是网上问诊的另一弊端。由于“网上医生”的资质缺乏核实认定,其医疗行为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一旦发现误诊出了问题,患者可能无法找到给出治疗意见的“医生”,相关部门也无法调查取证,患者维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国家明确要求,在网络上只能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而不能对患者看病、开处方、卖药,但有些网站却打“擦边球”,以医生建议的名义向患者推荐药品。卫生部曾经于2001年出台过“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但该办法不仅条款老旧、较空,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单靠卫生部门一家单位很难追查。
据介绍,经过卫生部门审批的医疗类商业网站非常少。大多数网站都是未经审批就运营的,它们的ID往往不在本地,甚至不在国内,而且不断改头换面,很难对其进行监管。方兴未艾的“网络诊疗”涉及信息部门、宣传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等多个环节,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新办法,来给鱼龙混杂的网络问诊套上“笼头”。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安交大《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 VIP
- 城市交通大脑方案:构建一座可感知的城市(59页 PPT).pptx
- 国家电投集团笔试真题.pdf VIP
- 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pdf VIP
- 恋爱心理学(中国矿业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中国美酒鉴赏》课件.ppt VIP
- 读后续写--候诊情缘(2023.4金华十校).pptx VIP
-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陕2019TJ048 预制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图集.docx VIP
- 防范银狐木马病毒与补贴诈骗信息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