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危害
药物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危害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11-03
医师处方用药,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注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一定不可滥用。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毒副反应,特别是在长期应用以后或用量较大时,更容易在病人身上出现毒副反应。即使阿司匹林这样一般公认为比较安全的常用药物,倘若大量服用,也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文献报道,一次服用30~40g而致死;久服可引起胃肠出血及牙龈出血;在一组218例病人中,有67%的病人每日服4次,每次3片,结果每日失血3~10ml;还能诱发胃溃疡、使胃溃疡恶化,导致胃溃疡出血或穿孔;长期服用还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少数病人中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国内曾有一例因服用后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致死的报告;阿司匹林和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偶可产生耳鸣、耳聋或眩晕以及急性肾小球坏死、肾炎、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对特异质病人,小剂量亦可引起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反应。又如枸橼酸哌嗪(驱蛔灵)是一种家庭普遍应用、毒性较小的驱虫药,但据报道,服量稍大也会产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抗疟药乙胺嘧啶在常用剂量比较安全,但如以每日25mg的剂量用至1个月以上时,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服用过量能产生中毒甚至死亡。小儿用时更应特别注意,因为此药有香味,很容易服用过量。
一些新药,由于临床经验不够,对其毒副反应观察及了解不够,加之早期对新药管理不严,曾发生过不良后果。例如20世纪50年代在西欧市场上出售的新药沙利度胺(反应停),作为镇静药广泛应用妊娠反应,以至引起8000多例畸形胎儿的悲惨后果,它至今仍用于预防和缓解麻风反应症状,与抗麻风药合用以减少反应或减轻反应程度,但禁用于妊娠早期。在日本,由于长期连续服用氯碘喹(加入成药中广泛出售),造成万余人患急性脊髓视神经炎的严重药害。国内一度曾应用呋喃西林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后来各医疗单位陆续发现其毒性反应颇为严重,特别是多发性周围性神经炎,在一组200例的报告中竟有6例出现,且此种中毒症状长期不易消除,因此,禁用于内服。合成止痛药阿法罗定(安侬痛),临床试用期未发现其成瘾性,直到推广应用后才发现,虽当即加以控制试用,但已造成临床上一些问题。肝炎用药乳清酸,开始时因轻信国外宣传,曾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国内药厂亦纷纷生产。后来根据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此药疗效既不可靠,又有一定毒性,滥用情况才得以遏制。这类例文很多,所以医生在使用新药时必须充分掌握有关可靠资料,十分慎重地用药,应密切观察病人用药以后的情况,尽量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对于宣传、推广新药,也必须持慎重的态度。
1药物的不良反应
1.1系统的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反应 毒副反应中比较多见的是胃肠道反应。一些对胃肠道黏膜或迷走神经感受器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如硫酸亚铁、抗酸药、吡唑酮、硝硫氰胺(7505)、林可霉素(洁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丙戊酸钠(抗癫灵)、氨茶碱等都可引起恶心、呕吐,偶致腹泻。吡喹酮尚可引起口腔溃疡、便血等。
细胞分裂抑制剂如氮芥、氟尿嘧啶,可引起消化道黏膜损害,出现口干、舌痛、口腔痛(进食时)、吸收不良、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服用大剂量四环素族药物亦可引起类似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吲哚美辛、保泰松、羟保泰松、甲芬那酸、乙醇、咖啡因、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甲苯磺丁脲、利舍平、吡喹酮、维生素D等均可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出血。吲哚美辛、甲苯磺丁脲均可引起穿孔。吡罗昔康(炎痛昔康)亦可诱发消化道溃疡及出血。长期服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或加剧消化道溃疡,引起出血穿孔。
氯丙嗪类、丙米嗪、阿米替林、氯氮平、多塞平、抗组胺药、阿托品、东莨菪碱、苯海索、丙环定、神经节阻滞降压药(如美卡拉明、喷托铵等)均可引起肠蠕动减慢甚至肠麻痹。氯丙嗪类、阿米替林、氯氮平、多塞平等对50岁以上精神病人以及有胃肠功能紊乱者,尤易诱发肠麻痹,甚至肠坏死。
苯乙双胍、利舍平、普萘洛尔、依他尼酸、新斯的明、安贝氯铵等可引起腹泻。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亦可引起腹泻,林可霉素偶可引起严重腹泻,临床表现类似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有发热、腹泻、腹痛、便中见脓血黏液大白细胞升高等。
2 肝脏毒性反应
氯丙嗪可引起黄疸(发生率1%~8%),一般能于停药后1~2个月恢复,极少数死于肝衰竭。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等亦能引起类似的肝损害,但较少见(发生率小于1%)。地西泮、甲丙氨酯等偶亦可引起黄疸。
苯妥英钠、扑米酮、三甲双酮等均偶可导致肝损害,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兼有碱性磷酸酶升高。
氟烷引起的肝损害,国外报道236例中死亡28例,其机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