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虾腹发达
2、附肢 基本上每体节1对。一般触角2对,口器3对(1大颚、2 小颚)。胸、腹部附肢由于适应各种功能,在数目和形态上,发生各种变化,但典型结构是双肢型。 双肢型 原肢节 内肢节 外肢节 原肢节:有时原肢节再分为底节和基节。有的还有上肢节。 双肢型分为两种类型: 叶状肢 杆状肢 双肢型附肢模式图 叶状肢 较原始,内外肢都为叶状,不分节。轴部还有突起的鳃,作拨水和呼吸之用。与环节动物的疣足近似。 杆状肢 杆状肢:一般细长,分节。原肢节分为底节和基节。内肢节分为座节、股节、腕节、掌(端)节和指节五节。有的掌指节合抱,形成钳状的螯。外肢节有时退化或消失,形成7节单叉的附肢,称为单肢型。 3、消化系统 高等地种类如虾,消化系统分化明显。低等地种类如水蚤,消化道通常是1条直径大小均匀的直管,由口直达肛门。 4、呼吸系统 体小、外骨骼较薄的种类借体表呼吸;体大,外骨骼较厚的种类,借外骨骼薄的部分呼吸;或用鳃呼吸入虾;陆地生活的鼠妇,其腹肢体壁内陷,形成和气管相似的结构,称为伪气管,适应陆地呼吸。 5、循环系统 小型种类如剑水蚤无循环系统,水蚤仅有一心脏。高等种类甚发达,如虾类,心脏在围心窦内,有心孔1对,或4对,发出数条动脉,血液流入组织间隙。 6、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是残留的真体腔和体腔管变成的。高等种类是触角腺,低等地种类是颚腺。 7、生殖发育 除蔓足类及等足类外,均为雌雄异体,异形显著。在正常情况下需经交配;有的行孤雌生殖如水蚤。软甲类雌孔在第6体节。雄孔在第8体节。 间接发育,胚后要经过复杂变态,具几个幼虫期,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幼虫时期,即无节幼虫期,此外还有前蚤状幼虫、蚤状幼虫、后蚤状幼虫和糠虾幼虫等。 8、神经系统 腹神经索。感觉器官发达。 (三)、主要类群 8个亚纲,30余目。35000种。 1、切甲亚纲: 2、软甲亚纲: 1、切甲亚纲: 藤壶 * 甲壳纲Crustacea (一)、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二)、概述及主要特征 (三)、主要类群 是节肢动物门的第三大纲,现存约3万种,广泛分布于各种水域,也有少数生活在潮湿之地,如鼠妇还有寄生的种类。体被甲壳,(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含有碳酸钙达50%故十分坚实),称甲壳纲。体形差异大,但大部分形成头胸部,上覆坚硬的头胸甲。每体节具附肢一对,附肢多为双肢型,是甲壳纲的原始特征。甲壳纲是现存节肢动物中较原始的一纲。 (一)、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青虾或河虾,甲亚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100余种,分布广。栖息湖泊、池塘和江河中。 (一)、外形 (二)、内部结构外形 (三)、生殖和发育 1、外部形态 日本沼虾青绿色,带有棕色斑点。长40mm~80mm。体外被有甲壳(Crust),即外骨骼。全身原有20体节,组合成两体部,即头胸部和腹部。 A、头胸部 B、腹部7节:腹部呈长柱形,肌肉发达。 头部5体节 胸部8体节 相互愈合 头胸甲(carapax) C、附肢 头胸甲略呈圆筒状,前端有一尖的突起称为额剑(rostrum)。额剑短于头胸甲本身之长,左右侧扁,上缘几乎平直,带锯齿11~14个,下缘向上孤曲,有锯齿2~3个。头胸甲前缘在第一触角基部处有一对触角刺;触角刺之后,头胸甲左右两侧还有一对肝刺。头胸甲有被护躯体、附肢和鳃的功能;额剑可能在游泳中起平衡身体的作用。 A、头胸部 腹部呈长柱形,肌肉发达,分为6节。第二腹节的侧甲覆盖在第一腹节的侧甲上。第六腹节末端还有一尾节;尾节略呈长三角形,肌肉不发达,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 B、腹部 C、附肢: 除尾节外,每节一对附肢,19对附肢。 前五对头肢 八对胸肢 后六对腹肢双肢型 两对触角 三对口肢 第一对小触角 前一对为大颚 后两对是小颚 第二对大触角 前三对为颚足 后五对为步足(单肢型) 口器 五对游泳足 尾肢 双肢型附肢模式图 第一对触角又名小触角(antenula),原肢分为3肢节,末端有3条细长的鞭,内侧一鞭最长,称为内鞭,外侧一鞭称为外鞭,其内侧又分裂出一短鞭,称为附鞭。每鞭分为许多小节,上生多数嗅毛。 第一对小触角 第二对大触角 第二对触角也名大触角(antenna),原肢只见2肢节,内肢演变成一条长鞭,上生多数触毛。外肢不分节,扁平呈鳞片状,可能对动物在水中的升降有关。2对触角的长鞭均能向四面八方摆动借以获得水中较大范围内的外界信息。 大颚原肢不分节,十分坚硬,可分咀嚼体与基柄两部分,前者又分门齿突(processus incisivus)与臼齿突(processus molaris);食物用门齿突撕裂,用臼齿突研磨。基柄着生大颚肌,大颚肌的伸缩可引起左右大颚相向活动。外肢完全退化,内肢演变成细小而分3肢节的大颚须 大颚 2对小颚都扁平呈叶状,用来传送食物,并辅助大颚咀嚼。第一对的原肢内叶形成2个小颚突起,外肢完全退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