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艺术文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艺术文化

第一节 书法绘画 一、中国书法艺术 (一)中国书法的基本特点 1、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传统艺术。书法这门艺术是以汉字的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为基础的。 2、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常常结合在一起,即“书画不分家”。在传统的水墨画里,题诗和落款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字既是独立的书法创作,又是画面构成的重要组成。 3、古人在创造这种方块字的时候,已经融入了中国人对造型美的基本见解,即结构平衡、线条流畅、整齐而有变化,每一个汉字都有艺术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汉字一开始就有象形意义,能够体现自然之美。因此,以方块汉字为对象的书法艺术,既能表现汉字的结构美,又能表现天地万物之美。 (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1、从汉字形体发展来看,可推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开创了书法历史之先河。甲骨文已具备了用笔、结体和章法这样三大基本要素,而所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种关于汉字构造的基本规律也已在那时总结出来。甲骨文看似错综变化,大小不一,但字字各有均衡、对称、稳定的格局,字形构造可谓 “天成”。 到了周代,钟鼎文(即金文)大盛,著名的“大盂鼎”和“毛公鼎”被誉为登峰造极。西周金文笔画线条化,结构渐趋方整、紧凑、简约,表明汉字正努力摆脱象形的束缚,朝着书写便捷与艺术化方向发展。周代又有“石鼓文”出现,为石刻中之精品。周朝历史上的文字笔画繁多,称为大篆。石鼓文的出现可看成是从大篆向小篆的过渡。 2、自秦朝起。中国文字统一,简化大篆,风行小篆与隶书。 3、汉承秦制,以隶书为主。当时文字的应用更广泛,刻石纪功颂德成风,书家渐多,于是书法独立门户,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举足轻重,书法艺术的审美性由此发扬光大起来。 汉代最为重大的变革就是隶书的定型化,亦称“隶变”,已成当时法度森严的官方标准书体,它上承袭秦篆书之规矩,又下启魏晋南北朝隋唐真书(即楷书)之风范,初学书者,多从汉隶起。汉代,草书、行书、楷书已有萌芽。 4、汉以后,三国两晋时真、行、草三体具备。钟繇、王羲之这样的大书法家流芳百世,尤其是王羲之被称为秦汉以来集大成的“书圣”。 到了隋代楷书渐趋定型,发展到唐朝已成刚健雄强之势,书法中“大唐风范”已成。颜真卿成为继王羲之之后又一“书圣” 。而李邕、张旭、怀素在行草上均有重大突破,中国书法在盛唐时大放异彩。 宋元明书法也名家辈出,宋四家有苏、黄、米、蔡,元有赵孟頫,明有文征明、徐渭、王铎(明清之交)等。直至清代,字体日益规范,文字应用更加普及。 (三)名家作品鉴赏 1、“二王”作品: 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王献之《中秋帖》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合称“三稀”。 2、“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 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等作品,代表了楷书的最高成就。他的《祭侄书》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可同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媲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其书法风格号称“颜筋柳骨”。 3、草书之圣张旭:代表作《古诗四帖》等,其书简直就是舞蹈、音乐,充满激情,“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此卷五色笺墨迹本《古诗四帖》,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所书。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看似团绳解开,缠绵散乱,然而笔势翻腾,连锦不断。运笔的提按顿挫、顺逆徐疾,点画的出入转折,无一不合规矩。 4、怀素的《自叙帖》:《自叙帖》是怀素的代表作,笔力最为狂纵,全文纵横奔放。一气呵成,其势如长江大河,奔泻千里。《自叙帖》最大的特点是参差变化。每行多数是六字,也有八字者,行行字数不同,疏密不一,全靠手心相应的节奏而定。却极富层次感、节奏感,于参差变化中得匀称,给人以巧夺天工、奇趣天成之感。 5、宋四家(苏、黄、米、蔡):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各具风貌,苏轼擅长“画”,黄庭坚擅长“描”,米芾擅长“刷”,蔡襄擅长“勒”。 6、明清之际王铎 :王铎的书法兼行带草,险劲有力,顿挫曲直有度,有气贯长虹之势,又疏密有致,无懈可击,具奇趣妙旨,近代书家极为推崇。代表作为《草书诗卷》。 7、清代郑板桥:郑板桥为画竹大师。秉性孤高,他的书法自成一统,“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纵横错落,自成体貌”。他下笔如作画,方圆不拘,特别强调左右倚合,字的形体夸张,如长字更长,宽字更宽,斜者更斜,散者更散,舒缓者更舒缓。亦书亦画,穷极外形变化。郑板桥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回顾由晋至清的历代书法特点——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概括书法大家风格——晋人王羲之所代表的平和含蓄,唐人颜真卿所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