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宋明理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宋明理学

第八讲、宋明理学 一、宋明学术兴盛的历史背景: 1、文人政治与繁荣发展的经济 2、“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 3、书院教育对学术的提升 二、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理学的定义 2、理学形成的学术基础 3、理学的三个基本派别 三、宋明时期的其他学术 一、宋明学术兴盛的历史背景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了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孟子以王道治国的思想第一次付诸实施。其次,宋朝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技术的新发展,新土地的开垦,以及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宋朝经济繁荣的基础。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以商人为代表的新富人阶层,促进了饮食文化、茶文化、建筑及居住文化的发展。” ——德·库恩《宋代文化史》 1、文人政治的兴起与繁荣发展的经济 “文官政治”的成熟 “强干弱枝”的统治方式 军事的失利与“岁币” 农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 商业的繁荣与纸币(交子、会子)的出现 从“重农抑商”到“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的社会观念转变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 “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 “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张邦昌躬篡,而止于自裁;蔡京、贾似道陷国威亡,皆保首领于贬所”; 3、书院教育对学术的提升 科举考试的规范与书院的增多: 宋明时期书院的迅速发展: 两宋时期共创办 700多所,而到了元明两代,书院教育更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新建书院2000多所,明朝政府还把书院模式推广全国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及周边的朝鲜、日本等国家; 书院教育与学术的结合: 两宋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 ; 二、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理学的定义: 理学是一种把“理”(或者“天理”)看成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的学术思潮,“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由于理学家往往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道的继承者自居,所以理学又称“道学”。 广义的理学与狭义的理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整个宋明哲学思潮,包括了当时曾经出现过的各个学派,如濂学、关学、蜀学、洛学、闽学、江西学等;狭义的理学,则专指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 1、理学形成的学术基础: 经学解释方法的突破 “疑传尊经”口号的提出,“义理”解经的学术创新,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的转变 ; 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 “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至文宗时,郑覃侍讲,进言经籍未备,因诏秘阁搜采,于是四库之书复完,分藏十二库,黄巢之乱,存者盖鲜……及徙洛阳,荡然无遗矣”; 外来文明的冲突 佛教的中国化对儒家学术的冲击; 2、理学的三个基本派别: 理学关注的核心话题 本体论(对世界本源的理解),心性论(对于人性来源的理解),认识论(对于认识来源的理解) “关学”与“气即理”派 张载 “洛学”与“性即理”派 程颢、程颐、朱熹 “心学”与“心即理”派 陆九渊、王阳明 2.1、“关学”与“气即理”派: 张载与“关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思想 “太虚即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消极的影响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 2.2、“洛学”与“性即理”派 程颢、程颐与“洛学” “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 “士大夫从之讲学者,日夕盈门,虚往实归,人得所欲”; 二程的“天理说”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