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学校自然灾害教育思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学校自然灾害教育思索

关于学校自然灾害教育思索其实,除了学校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外的意外事故以外,让我们同样能在生命安全方面受到威胁的就是各种自然灾害,而往往最让人措手不及的就是自然灾害到来时我们的无能为力,所以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我们同样也要重视对于防御自然灾害的教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类,也常给人们带来种种危害,所以我们学生应当积极去了解采取的措施,以尽可能避免其发生、减少其带来危害后的严重性。近年来,世界各地地壳及活动不稳定,引发多处地震和海啸事故,拿最近发生的日本地震来说,其造成的损失已经不单单是地震带来的了,还有海啸以及核污染。这么巨大的灾难,日本的人员损失数却不大,尤其是在地震中存活的人很多,这与他们平时注重地震安全教育是分不开的。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大地震再次告诫我们,自然灾害距我们校园不远,预防自然灾害对校园安全的威胁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各个阶层的领导、老师、学生都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普及的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增强人们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认识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水平,让学生树立防范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避免紧急情况下更多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在城市里,许多学生对于安全的防范意识远远要高于农村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在农村这种学习条件艰苦、教学设施差的环境中,我们老师更应该做好学生安全的教育,尤其是自然灾害。从小就灌输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教育学生遇到自然灾害时候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我们学校所处的地方主要自然灾害就是洪水和雷电,因此在教育的时候比较注重这两方面的安全教育,低年级的学生知道基本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高年级的同学要能熟知这些自然灾害的特点,防范方法以及应对措施。 我们都盼望孩子一生平安顺利,但美好的愿望并不能阻止灾害的发生。所以,让孩子拥有临灾智慧,从日常生活、游戏训练中拥有顺利逃生的技能,是一项迫切的家教任务。 在自然灾害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经常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然灾害防范教育。增强防范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基本的常识,提高警惕。面对自然灾害要放正心态,正确对待。充分发挥个人保护作用,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例如,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1. 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狂奔、停留;手中的通讯工具要关闭。 2. 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3. 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也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物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还要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等。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应对措施,当自然灾害来到时就能做到不慌乱,冷静沉着对待。 除了这些我们农村常见的自然灾害外,我们同时要让孩子全面了解我们国家、我们这个地球所面临的大自然灾害,也能让孩子如何应对。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镇定的心理素质。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时期,在教育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于长时间的培养,使安全扎根学生心中。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