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世界 第一辑(2001) 中 国社会文化人类学年刊》.pdfVIP

《人文世界 第一辑(2001) 中 国社会文化人类学年刊》.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费孝通 人文世界的 “和而不同” 《人文世界》编辑委员会在出版之前,约我写一篇简短的笔谈,就 “人类学与 中国二十一世纪 ”这么一个广泛 的主题来说说 自己的看法,我欣然接受 了这项 邀请。据编辑委员会的定义, 《人文世界》将是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年刊。 “年 刊”又约我来担任它的学术指导。我年龄已过九十,手头掌握的 “时间资源”已经 有限,因为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我能不能胜任这个 “学术指导”的工作,我不敢过 于乐观。不过,在新的世纪刚刚到来的时候,我看到人类学界的同人有这份决心 来创办这项事业,为学科确立一个专门的论坛,不能不感到兴奋。 我 曾经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跟随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人类学,而 在我个人 的研究实践当中,一直努力将所学的有关这 门学科和其他 门类 的知识 与 中国实 际的社会变迁与文化 问题联系起来 。对我有一点了解 的人可能会知 道,我 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得人类学方面的奖励,实在受之有愧。但我承认,自己 在六十多年来 的研究和实践当中,确实与这 门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去十多 年来,我发表 了一些文章,表述 了我个人学习人类学的体会及对这 门学科的发 展怀有的期待。进入新世纪的门槛,重新 回顾一下谈论过的那些问题,我最近又 深深地感到 ,人类 已经进入一个很不同的时代。 我 的老师马林诺斯基开始他的 人类学研究时,世界上各文化之 间的关系还没有那么密切,他还能够在西太平 第 2 页 洋找到著名 的世外桃源式 的特洛布里安德 岛。我六十 多年前到伦敦 留学 的时 候,文化之间的关系已开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马老师 自己面对这些变化,意识 到那个时代西方文化显然 已在实现其世界性 的扩张,而 引起非西方人 民的文化 自我意识兴起。他后来在 《文化动态论》中表示,这个世界已是一个文化接触频 繁、矛盾重重的世界,给现代人类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六十多年以后,再来看 看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我个人更是感触无穷。 马林诺斯基在他后期著作 《文化动态论》中初步总结的看法,预示着一个文 化多元世界的确立 。在我个人 的生涯 中,也在 中国经历 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 会、再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大转变,我用 “三级两跳”这个概念来形容 世 纪 中国的这一系列变化 。在马老师逝世 以后 的半个多世纪里,科技 的进步和社 会 的发展 ,确实促成 了不 同人文类型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有不少学者用 “全球 化 ”这个概念来概括新时代人类群体和文化之 间发生 的交流和融合现象。我能 够 同意,世界性 的交互影响正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 的变化,我们如还没有更 恰当的词汇来描述这些变化, “全球化”这个词暂时还是有意义的。不过,倘若我 们简单地相信 “全球化”正在造就一个 “文化一体的世界”( ),那 就有些操之过急了。例如,经历了 “三级两跳”的中国,诚然在科学技术、经济等 方面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更频繁、共通之处更多了,但我们 的老祖宗经过几 千年积累的文化遗产不见得会随着这种 “全球化”的发展而全部消失。相反,现 在 的实际情况恐怕是 ,我们的文化传统正在为世界其他地 区的人 民所承认 。一 些 了解西方现代文明之缺陷的西方学者,更呼吁要与 中国展开跨文化 的对话 , 试 图从 我们 老祖 宗 留下 的遗 产 当 中来 寻找 解 决 西方现代文 明 内在矛盾 的方 案。而与此 同时,随着世界性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交往的日益加深,中华 民族的 儿女会更多地感受到对我们 自己的民族、我们 自己的文化的肯定和认 同。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当中,文化之 间表现 出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有别的纷繁 复杂的现象,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在一百多年的学科发展中,世 界各地的人类学,曾经遭受诸如帝 国主义之类 的观念 的制约,也 曾经 因为学术 洞察力的不足,而与现实世界之间构成某种本来不该有的距离。然而,像马林诺 斯基老师那样伟大的人类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