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十月月考.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十月月考

高二十月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云州秋望 屈大钧①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②哀。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③。 【注】①屈大钧(1630-1696年),明末清初诗人。②觱篥:一种少数民族乐器。③龙堆:泛指西北边疆戈壁沙漠。 (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4分) “遥寻”一句体现了作者对守节不降的苏武的崇敬,(1分)“不上”一句则体现了他对叛国变节的李陵的鄙夷。(1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追求。(2分) 云州秋望 屈大钧①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②哀。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③。 【注】①屈大钧(1630-1696年),明末清初诗人。②觱篥:一种少数民族乐器。③龙堆:泛指西北边疆戈壁沙漠。 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4分) (2)作者描写柳树叶落的景象,体现节令特征,(1分)照应题目,营造了凄凉残败的意境;(1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1分)表达了内心不可遏抑的悲愤与无尽的伤感。(1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①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使山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②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鲜活灵动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杨家埠年画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①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②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表现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神像类、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③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复杂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④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板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⑤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雪中六盘 张承志 ①离开沙沟和西吉滩,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急急地前进了。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问答间已经能辨出方言的差异。西吉一别,即是隆德。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越过隆德。我们的心在六盘。 简析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写出了作者不畏风雪和路途艰难而急切地赶路的情状,表明了作者对六盘山的向往;(2分)②为下文作者登六盘山和议论、抒情张本(做铺垫)。(2分) 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三段划线的句子。(4分) 六盘山雪路泞滑,路边灌木枝条上凝成银白的雪柱,山岩状如冰雪雕塑,白雪为悲壮的贫瘠山体披上了外衣,山间弥漫着沉甸甸的浓雾。 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山岩”比作“冰雪雕塑”,赋予“白雪”人的情态动作,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六盘山的雪景。②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景,“悲壮”突出了六盘山的贫瘠,“沉甸甸”表现了“浓雾”的湿重; ③从“路”“枝条”“山岩”等写到整个山体,点面结合,较全面地描写了雪中的六盘山;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从其他方面作答,合理亦可) 21.如何理解第六段中“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的含义?(4分) ①匆匆赶路,短暂接触,对六盘山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所以说“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2分) ②六盘山在作者成年的心里唤醒的坚忍善良的印象已不再会沉睡,心灵找到了寄托,所以“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2分) ④所以我感谢六盘山。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我仍然感谢六盘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地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