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大学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心里疏导
浅议大学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心里疏导【摘 要】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一直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尤其是高校扩招、就业困难、竞争加剧、观念冲突等方面的问题,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目的就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突出的心理问题及诱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疏导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诱因;疏导方法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问题甚至最终形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因此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应该从引发心理问题的诱因入手。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及疏导方法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进入大学的每一个新生都要经历角色转换的过程,此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有的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不大一样,产生心理落差。
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大量研究表明,考试及学业负担已成为很重要的一大类应激源,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一部分大学生所学专业非所爱,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明,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中,被动学习;还有,就是来自课程负担,所学课程门类多、内容杂,加上教与学的方法都不得当,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或倦怠;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高校中盛行的经商热、读书无用论也直接冲击着学习动机,容易导致学业荒疏,产生心理障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如某高校一名数学系新生在中学是老师宠爱、同学羡慕的数学尖子,升入大学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试中未能及格,自信心顿然坍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跳楼身亡。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而且,有调查表明,目前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幼年家庭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由于交际困难,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同时又由于无倾诉对象,更加重了心理压力。
某医科大学学生小王由于来自农村,缺乏体育、音乐才能。别人去踢足球、跳舞,他不好意思向人请教,自傲与自卑发生冲突,最终跳楼身亡。
这个学生的问题属于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否则,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