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双上侧壁导坑隧道开挖施工工艺.doc

浅谈双上侧壁导坑隧道开挖施工工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双上侧壁导坑隧道开挖施工工艺

浅谈双上侧壁导坑隧道开挖施工工艺中图分类号: 摘要:双上侧壁导坑施工技术是根据新奥法原理,通过对双侧壁导坑法的改进,同时与台阶法相结合进行大跨度隧道开挖的新技术。该技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与台阶法相结合进行施工,既能保证施工安全,又能降低造价,加快施工进度,能够满足对变形要求严格的项目施工。本文详细介绍了双上侧壁导坑施工方法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隧道; 双上侧壁导坑; 起拱线; 施工工艺 Abstract: double wall DaoK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in New Orlean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eshshotcreting firstl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thod, and the steps method of large span tunnel excav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The technology USES meshshotcreting firstly method and steps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which can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reduce cost,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strictly deform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double wall DaoKeng and precautions. Keywords: tunnel; Double wall on DaoKeng; Bulging lin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双上侧壁导坑施工技术原理分析 双上侧壁导坑施工方法是:开挖时,将隧道横断面分成一号导坑、二号导坑、上部核心土,一号下台阶和二号下台阶分时进行开挖,一号导坑与一号下台阶,二号导坑与二号下台阶的分界线为起拱线。本施工技术的优点是:以起拱线为界,将隧道横断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采用改进后的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将大断面隧道分成左右导洞先后紧随施工,然后放坡开挖核心土,既减小了开挖断面跨度,核心土又能起到支撑作用。下部分分左右幅先后开挖,并及时施作仰拱及填充层,最后施作拱墙拱顶二次衬砌,与围岩及初期支护进入共同工作状态。技术原理及开挖顺序如图 1 所示。 图 1 施工技术原理与开挖顺序示意 该技术适用于软硬围岩相间地层,以起拱线为界线将隧道横断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围岩为Ⅴ级或比Ⅴ级差的、下部分围岩比Ⅴ级好的单向三车道及以上的公路与城市道路隧道施工。 2 施工工艺 2. 1 施工准备 1) 施工供风系统 在洞口处设置空压机,采用 110mm 钢管从空压站接至距工作面 30~50m左右,然后采用30mm 胶管接至工作面。 2) 施工供排水系统 采用抽水至高位水池的方式供水;排水主要通过隧道两侧排水管,抽水机每 间隔 50m 设置一个集水井强排至洞外沉淀池中,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出。 3) 通风系统 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在隧道洞口安装1台轴流风机,接软质风筒向掌子面压入新鲜空气。 4)施工防尘 在距掌子面 30m 内将水雾化设3道水幕,并释放到空气中捕捉粉尘,设置有害气体自动监控测量仪和报警仪,及时发现不良气体存在。同时采用大风机和大风管增大供风量、加大风速、加快置换,保证供氧量。 2. 2 洞身超前支护 1) 洞口加强段围岩较为破碎,宜在隧道拱顶150°范围内,50cm环向间距,设置大管棚作为超前支护。大管棚施工参数,采用 108×6mm热轧无缝钢管,管身四周带 12mm的溢浆小孔,大管棚采用 125×8mm管套连接,以水泥浆固结,管内水泥砂浆充填,搭接长度不小于2.0m,外插角控制在1°~3°。 2) 在Ⅴ级围岩段,洞身拱部范围,采用注浆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 42mm钢管加工,管身四周带 8mm的溢浆小孔,环向布设间距30~50cm,单根长度3.0~5.0m,外插角10°~30°,搭接长度不小于1.0m;小导管的尾部必须置于钢架上,并与钢架焊接牢固。注浆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灰比w/c=0.8~1,注浆压力0.5~1Mpa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