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探究

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探究[摘 要]艺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预防和缓解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职业怠倦,全国各地艺术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诸多实践,有些已取得较好成效。本文从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怠倦现象研究入手,重点对艺术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与教师职业怠倦的预防、产生、缓解等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符合艺术高职院校发展特点的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思路,增强这一领域内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将切实改善艺术高职院校教师生存条件提高到战略思考的高度。 [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人事制度改革 一、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一)概念及研究现状 艺术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综合了戏曲、音乐、舞蹈等多门类表演艺术专业为主体,以专科为主要办学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各地艺术高职院校有着大致相似的发展背景,专科办学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5年,追溯其前身学校(中专),则多有六十年左右的办学历史。与其它高职院校教师相同的是,在伴随着艺术高职院校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在教师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这一现象的研究领域,学者王芳、许燕从实证主义研究的视角入手,以当前国内的中小学学生为蓝本,整合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四维模型。以他们所独创的教师职业倦怠四维模型来考量,当前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可以借由以下四个维度来考量:第一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情绪上的疲惫感;第二为教师在教学人际关系当中感觉到的疏离感;第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的日益增强的无意义感;第四为教师随着教学年限增强日益感觉到知识上的耗尽感加重。 (二)现象表现与成因分析 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主要表现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比如在早上一想到面对一天的工作就感到无精打采,工作一整天后觉得精疲力竭。整日沉浸在莫名的疲劳感中,难以解脱,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生活冷漠、悲观,生理紧张与躯体失调。通常出现的生理紧张症状是头痛、恶心、反胃、肌肉酸痛,由压力引起的躯体失调主要是溃疡、腹肠疾病、心率失调、心率和脉搏增加、高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过高等。身心始终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低成就感使他们感到工作没有意义,只是一种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工作效能低,得过且过,遇到困难想躲,不愿钻研,甚至会产生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 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大的方面说来主要有四种,一是职业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管理因素,四是个人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种: 首先,教师劳动是复杂艰辛的,这种责任重大、复杂艰辛的职业其本身也就不可避免地蕴涵着使从业者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由于教师角色责任的弥散性、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多重性、教师角色行为的复杂性与教师角色承受外在压力的脆弱性等,这对于广大由各类学校改制而成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跨越式的挑战。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角色并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调节,角色冲突就会出现。长此以往,便会产生职业倦怠。 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较为模糊。大部分艺术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改制和合并升格而来,教师们往往觉得自己既算不上高校教师,又不是中专和中学教师,而是处于一种边缘地位,角色意识模糊,难免会产生困惑,从而感觉对工作力不从心或无法胜任,时间久了,也会引发职业倦怠。 再次,教师职业特征导致教师与社会的相对疏离,与社会接触少,参与社会活动和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呈现与社会相对疏离的状态。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低,教师的地位更得不到认可,也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另外,面对来自职称评定、应对日益激烈的岗位竞争及行政命令等外在压力,一部分教师还是被动地对专业发展目标、方式、学习途径进行大致的思考,结果却是预期水平低、发展不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工作成效的长期性、滞后性、潜隐性与低效性,想让低水平的高职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付出长期而大量的劳动,单个教师的劳动价值更难以清楚地衡量,教师这种心理状态无疑也会影响教师的学习与发展,这样容易促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二.艺术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发展 (一)国内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环境 1995年的郑州会议拉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序幕。2000年,党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灵活、效率不高、存在实际上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等弊端,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截止到2006年9月底,全国已推行聘用制度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