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规范标准及原则
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规范标准及原则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规范标准及原则。规范标准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语言标准,二是文化标准,三是品位标准。规范原则主要有柔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实语言;规范;标准;原则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产生于网络空间环境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网络传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网络语言大有“走出网络,走进现实”的趋势。很多流行于网络的词语成为社会热词,比如“给力”、“打酱油”、“伤不起”、“被XX”、“很X很XX”等。网络语言应该包括两重含义:一是仅仅在网络空间使用的语言,二是突破网络空间限制进入现实生活的语言。网络语言是不规范的语言系统,,从语言学角度讲,它在丰富传统语言新词汇的同时,也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因此,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时必须进行规范。本文探讨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规范标准原则。
一、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规范标准
在网络语言进入现实语言的过程中,不能任其自然,而应该设立一定的标准去进行规范。笔者认为,规范标准应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语言标准
网络语言是网络技术环境下语言发展的新形态。网络语言既然是语言,就要符合语言生成、应用和发展规律,符合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规范。从网络语言的现实情况看,各种各样另类的表达形式,正在冲击和破坏着原有的语言规范。可以说,违反语言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
1.违反语法规范。在网络语言中有许多不合语法规范的说法。经常出现粤语方言语法中的状语后置现象,如“你走先(你先走)”、“给个理由先(先给个理由)”等;西北方言中的“知不道(不知道)”运用也不少。另外,还存在许多搭配不当的表达,如:“真男人”、“很风景”、“很林黛玉”等。
2.肆意曲解词语。一些传统词语在网民手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词语的意思和书写形式本身与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音都没有关系。如用“天才” 指代“天生蠢才”,用 “神童”作为“神经病儿童”的简称,用“偶像”指代“令人呕吐的对象”,等等。这些词语原有的词义十分优美,但曲解出的新含义不仅晦涩难懂,而且令人生厌,违反了语言简明的原则。
3.故意使用方音。为了取得方言的发音效果,网民们常常会让一些字发挥“新”的作用。如“麻烦介绍一下撒!”(“撒”,语气词,四川方言),“那个片粉好看!”(“粉”意思为“很”,港台方言),“有个哥哥说这样子爱慕虚荣的女银不适合的!”(“银”意思为“人”,东北方言),还有把“怎么”说成“肿么”,把“同学们”说成“童鞋们”,把“同志们”说成“筒子们”,等等。这些模拟方音的用法虽然有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但违反普通话的语音规范。
网络语言存在的各种不规范现象,与现实语言的语言规则格格不入。如果被广泛运用,无形中会增加理解的难度,造成一定的交际困难,破坏汉语的纯洁性和严整性。尤其是对于进入现实语言系统的网络语言,更要注意运用普通话的语言规则进行合理规范,不能把流行于网络空间的语言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现实语言中。
(二)文化标准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语言具有突出的工具性特征,同时也具有文化的属性。在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网络语言的文化性应该受到特别重视。所谓文化标准,就是从保护汉语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网络语言是否规范。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围墙。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带(得意着呢)”、“郁闷ing(心里正郁闷)”;现在完成时,“午饭ed(吃过午饭了)”、“上课ed(上完课了)”。运用英语的复数形式,如“兄弟姐妹s(兄弟姐妹们)”。运用英语的状语后置,如“我上午看书在图书馆”。运用日语句式的“……的说”,多出现在文章标题中,如“今天晚上谁去听音乐会同去的说”,其实“……的说”并无实际意义。这些用法严重影响了汉语语法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2.字母词的大量出现。由于英语是全球强势语言,英文字母词在网络语言中相当普遍,并呈泛滥趋势。如“IC”( I see)、“GF”(girl friend)、“BF”(boy friend)、WTO(World Organization of Trade)等。
外语因素的大量频繁使用,容易造成网民对外来文化的认同,造成汉语文化的弱化,影响汉语文化的凝聚力。因此,有必要设立文化标准,比如在现实语言的使用场合限制表情符号、外语因素的使用等,从保护汉语文化的角度去规范网络语言。
(三)品位标准
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体现出个人或社会的道德取向、道德意识和道德标准。网络空间的匿名性造成了网民角色的虚拟化,出现了不受“熟人”监督的情况,进而造成了网络空间道德特征的弱化。网民在聊天室或BB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一级造价师-土建案例-陈江潮精讲班完整讲义.pdf
- 第一册: 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 V3.0版 智能配电站.pdf
- 第二课性骚扰的危害 课件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doc
- 【国家标准】GB1475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pdf
- 2020年广西防城港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前列腺癌的基础知识.pptx
- 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2025年中国空调离合器皮带轮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IT运维管理:ITIL先锋论坛—DevOps来了运维如何改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