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如何保护采访对象隐私权
媒体如何保护采访对象隐私权摘 要: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侵犯报道对象隐私权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既要把新闻报道好,还要保护采访(报道)对象的隐私不受侵犯,成为各媒体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新闻媒体;采访对象;隐私权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30-02
一、采访对象隐私权概述
不久前,陕西省一报纸刊登了一篇名为《保险柜中的秘密》的通讯,稿件文字生动,笔法离奇,引人入胜。作为一般的读者,看着这个案例,也仅仅是看个热闹,同时了解一些骗子骗人的伎俩,给读者一些警示。
但是,文章见报不久,一位中年妇女来到报社,声称她就是这篇报道中提到的刘姓女子,这篇报道对她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并且情绪激烈。报社对该女子进行了安抚,并深入细致地调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报社对此事进行了妥善处理。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此事暴露出的一个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那就是媒体该如何保护采访(报道)对象的隐私权。
那么,究竟什么是隐私权呢?按照法律上的解释,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1],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虽然法律上有关于隐私权的明文规定,但媒体在无意间侵犯采访对象隐私权的事件却屡见不鲜。1999年,《兰州晨报》就发生了一起侵权案。该报一名记者以《走过男人路的女人——我省第一例变性人采访记》报道了该省一名变性人的事,文章中用了这名变性人的真实姓名,并刊登了照片。
文章见报后,记者又将这篇报道投向《现代妇女》月刊,月刊以《变性人李某》为题在当年第8期刊发。因为都是真人真事且真名实姓,报道对象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殆尽,这些报道在报道人的工作地引起轰动,给报道对象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使报道对象无法工作和生活,被迫离开了当地。后来,报道对象将《兰州晨报》和《现代妇女》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公开赔礼道歉。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请求[2]。
2011年7月份,世界新闻史上有名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停刊。作为英国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英国最畅销的小报,它在走过168年的历史后谢幕,而它的终结就是因为窃听。为了获取新闻线索,他们大量窃听公众的电话,侵犯了大众的隐私权。等到事件曝光后,公众怒不可遏,而《世界新闻报》也就只能关门大吉了。
二、隐私权的领域范畴
隐私权是个大概念,它包括公民个人隐私保密权、公民在合法范围内对其隐私有支配权、公民个人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权以及公民在隐私权被侵害时,有司法保护请求权。具体地说,公民享有的隐私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公民有保留姓名、肖像、住址、住宅电话等秘密的权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加以刺探、公开或传播。
2.公民的个人活动,尤其是在住宅内的活动不受监视、监听、窥视,但依法监视居住者除外。
3.公民的住宅不得非法侵入、窥视或者骚扰。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或者调查、公开。
5.公民的储蓄、财产状况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布,但依法需要公布财产状况者除外。
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不得刺探或公开。
7.公民的社会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不得非法调查或公开。
8.公民的个人档案材料,不得非法公开或扩大知晓范围。
9.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过去或现在的纯属个人的情况,如多次失恋、被罪犯强奸、患有某种疾病等,不得进行收集或公开。
10.公民的其他纯属私人的内容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加以搜集、传输、处理和利用。
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严加保护,如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在贯彻执行该条法律中认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造成一定影响的,是侵权行为,依法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三、媒体保护采访对象隐私权的策略原则
(一)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应该恪守新闻伦理,始终坚持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的经过等要真实报道,不能添加主观因素。就像央视著名记者柴静所说,记者要表达事实而非情绪[3]。所以,对于报道一些负面的稿件,记者一定要采访事件的双方,坚持客观的报道,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带着自己主观的情绪做新闻,这样往往会惹上官司。时刻谨记,记者只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至于其中的是是非非、孰对孰错的问题交给读者。从一些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案例中,笔者发现,许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六(上)语文文言文练习(19篇)(六年级).pdf VIP
- 水质锌、镉、铅、铜的测定现场快速监测阳极溶出伏安法(试行).docx VIP
- 优质护理服务课件PPT.pptx VIP
-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及常见法律问题应对.ppt VIP
- 高中英语2019版必修一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10796.pdf VIP
- 六年级写景阅读.docx VIP
- 贵阳地铁值班员、值班站长资格证考试题库.pdf VIP
- 降低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不耐受性品管圈课件.pptx VIP
- 2024年计算机软考(初级)程序员考前冲刺备考题库200题(含详解).docx VIP
- 智慧树-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第二章单元测试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