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之利弊研究
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之利弊研究据《南方日报》报道,广西平南实验中学近日开除20多名带手机进课堂的学生。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相关报道。学校称禁止学生带手机是学校校规,学生也签订过《承诺书》,开除学生合情、合法、合理,合乎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有网友对学校的开除处分表示愤怒,质问道:“单凭带个手机进课堂就给予开除处分,对于一个不满18岁的孩子而言,不仅仅是侵犯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这必然会沉重地打击他们幼小的心灵。”一时间,中学生能不能带手机,成了大众热议的问题。
一、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的现状
在机场、车站、码头,在等车的人中不乏有专心致志摆弄方块形的东西的人,这些人总是显得那么时尚,新潮,那么另类,不仅如此,就是在那些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在公交车上、地铁上,有这样的一群人,耳朵上塞着一个东西,神情木然或悠然,如果回到三十年前,你一定会问:他们是做什么的?但现在,就连一位老年人都会告诉你,他们都在玩手机。在这些玩手机的人当中,有大量的在校学生。你一定会问,难道这有什么奇怪吗?如果这种情况蔓延到学校课堂上、考场上,你还会这样不屑一顾地问吗?
现在学生拥有手机,早已不是新闻了。并且饱有量在不断地攀升。据笔者调查,在普通中学,手机饱有量在60%以上,重点高中还要高于这个数字,部分学生甚至有两部三部手机。在我市中学校园里,午休或下课时,不论在教室、走廊还是操场内,都能见到学生们用手机通话、发短信或玩游戏,这样的情景,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景观。
二、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是利大还是弊大
中学生应不应该带手机,关键取决于中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利大于弊,带;否则,禁止。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1.学生带手机的利中之弊
学生有了手机,便于和家长联系,发生危险也好随时求助。家长也可随时给孩子打电话,可以让家长放心。但是,学生在校学习,一天八节课,有的中学还有晚自习,学生有多少时间和家长通话联系呢?如果真需要打电话,校内有IC电话。再者,学生到了学校上课,安全就由学校来负责,如果真存在需要打电话求助的情况,那学生肯定不在学校了,学生逃课,责任心强的教师第一时间就和家长联系了,就不存在学生打电话求助的理由了。笔者一次午休期间去网吧查本校的上网学生,看见本市另一所高中的一名学生(从其所穿的校服确定的)在打电话,对方说什么,不知道,但他说的笔者听得很清楚:“妈,我在学校呢。”
带手机可以和老朋友常联系,保持友谊;有手机可以和老师、同学联系,请教问题很方便。可是学生一整天都在学校,与老师、同学面对面地交流更方便;在校期间与不在本校的老朋友联系,把这样的事情放到假期更好。
带手机上学,需要时可以上网查点资料,课余时间听听音乐,休息一下也未偿不可。不过有多少学生可以做到,听音乐只在课间,而不带到课堂上呢?笔者在批作文的时候,曾批到不同班级却完全相同的一篇作文,事后调查才知道,他们是在网上搜索的。
2.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近年来,在各类考试中,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等地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件,再如电白发生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这样的例子今年就发生一例。3月份,海南省三亚民族中学一黄姓女教师在宿舍内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受到学生手机短信的恐吓和威胁(人民网海南视窗6月4日电记者:雷诺)。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发威胁短信就涉嫌违法了,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
(2)不良的手机短信和黄色手机视频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继网络之后,近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和手机视频。“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很着急;新型手机还能播放视频,不法网站上有黄色视频,学生用手机下载很方便,因而有识之士惊呼“谁来清除手机黄毒”,但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笔者所在的学校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学生在课堂玩手机,老师当场没收手机和手机卡,事后老师把手机、手机卡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第二天发现手机卡被盗,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发现,盗取手机卡的是被没收手机的那名学生,不盗手机,只盗走手机卡,为什么?难道卡里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属工艺学 全套课件.ppt VIP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4《What’s your hobby?》第1课时教案 .pdf VIP
- Unit 4 What's your hobby 第三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度 外研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VIP
- 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pptx
- 景区运营管理合作协议.doc VIP
- HGT21629-2021管架标准图图集标准.docx VIP
- 保健食品要掌握的全部基本知识【58页】.pptx VIP
- MDCG 2020-7 上市后临床随访 (PMCF) 计划模板中文版.docx VIP
- 基坑土方回填施工策划方案.doc VIP
- 半导体材料课件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