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些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对我触动
那些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对我触动摘 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关于孔子及其《论语》的研究资料可谓汗牛充栋,本文不敢称为研究,只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切入点,略谈它对我的触动,并旁及文化经典应以何面貌呈现在中学语文课堂这一问题,指出授之以知不如动之以情,机械的题海战术或知识传授,无法为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注入诗情。
关键词:侍坐;触动;课堂;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06-0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因其不但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思想主旨,而且如实清晰地反映了孔子一次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所以此文在《论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它还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不败经典篇目。关于它的研究资料,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分析、研究中,有说出我所感的、超出我所感的,但也仍有我内心被击中、被打动,却还未被表达出的。因而,话题虽已老旧,亦愿以最粗糙的方式,针对那些令我动容的句子来说说几许零星想法。
一、“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许多论者已提及过的,孔子一开篇便开门见山地摆出了谈话的中心——“论志”,并力图营造一种亲切、平和的氛围。这当中蕴含的教育理念、方法,都很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然而,我要谈的不是这些,意即,对话、平等的教学理念与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固然很重要,然而,我内心那个敏感的“触点”,明显更等待着感性的触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我被它极简约的几个字却能够包含丰富的内容所打动,被句子内在的语气、语调所打动,也被这种感叹的语调在一开篇便直接迎面袭来不留前奏余地而打动。或许我的这种动容是幼稚的,然而,你不能不承认,有时古代文言比现代白话更增添几分诗意、内涵;你也不能不承认,在当下这信息遍布的时代,果断、干脆气质的文字却越发少见了,果断、干脆、敢担当的人也越发少见了。什么东西已消逝?什么东西苍白如纸?我或许无法准确答出,但在令我动容的这些话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微妙的分子。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我在读到这句的时候,轻轻抿嘴笑了一下:那个时代的人,已经会这样抱怨了么——没有人懂得赏识我啊。《宪问》里,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老夫子这是在怨吗?最多算是自嘲罢,“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当然,很多人没法达到夫子的境界,即便是这样,他们关于“怀才不遇”的“怨”也是真材实料的,不像当下许多人腹内草莽,却只会怨恨别人不懂赏识、怨恨机缘未逢。假如委你以重任,你将做些什么呢?或许我们该这样多问自己几次,问得清楚了自己的分量,问得正确定位了自身。如此之后,便也无需一定得是“重任”,无需一定极力证明自己,无需一定求得他人“知我也”。
二、“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对于这句,大多数论者仍主要是挖掘其循循善诱、鼓励的教学方法,然而,于我而言,触动更大的是,对于各人“志”的存在合理性的肯定。“志”大“志”小、“志”不同于大多数人,又有何妨!宋石男在《论抒情之九死一生》里讲到:“在我们这个时代,理想正在沦为贬义词。人们讳言这个词,要么因为害怕被人讥刺,要么因为压根儿就没有理想可言。有多少自我在青春的开端变成空虚,又有多少自我在青春的末端变成世故?……世界上有两种成熟的傻逼:一种失去热情,却就以为自己成熟了;另一种失去希望,却就以为自己成熟了。于是死气沉沉在颓废与绝望中降临大地。”正如宋先生所说,“抒情”死于理想幻灭、信仰湮灭,现在的青年们全无生命力感,全无朝气,大抵就在于他们“志”的缺失,没有信仰、理想或一以贯之的生命存在意义与原则,因而脚踝悬空,诗意丧失,生活苍白。
《侍坐》里,在曾皙述出那幅祥和大同图景之后,夫子是“喟然”而叹。这个“喟然”也打动我,因为它传神地表达了夫子内心万端的感慨,夫子明显是被曾皙所描述的图景触动了,我依凭这个词,也大约能想象出一个老人为了理想游走一生、坎坷一生,然后从他人那里听得自己毕生理想时的感动及其他复杂情感。然而,若是夫子生活于此时,怕是没能有这样喟然而叹的机会,面对着如此毫无生命感的青年们,他只能怃然。
三、“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侍坐》这篇文章,从这句话开始向我们解释孔子为什么对各个弟子的述志持不同态度,也开始集中凸显出孔子的理想。孔子对子路“哂”,是因为子路“率尔而对”,更因为子路“言志”的核心是“可使有勇”,即通过增强军事实力来巩固国内统治,孔子认为这种做法是与“礼”相违背的,是“不让”之举。唯求/赤则非邦也与?冉有、公西华虽然态度谦虚委婉,然而本质上与子路是一样的,都并非通过礼乐教化来治理政事。《阳货》里,孔子戏言子游“割鸡焉用牛刀”,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