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性思考与信息处理:一个非典行为的预测模型.doc
理性思考与信息处理:一个“非典”行为的预测模型
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jiaoyuda. 关键词: 理性思考 信息处理 非典 危机 澳门
[摘 要] 本研究以在澳门发生的流行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俗称“非典”)危机事件,来检验行为预测模型。我们通过分析媒介使用习惯、信息处理模式、评估性反应以及行为等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来回答研究问题和界定各种影响条件。我们在2003年5月7日至10日适逢发生“非典”事件的高峰期,于澳门进行随机访问调查,共访问了526位15岁或以上的澳门居民。从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来看,我们的数据在四个方面均具有启示意义:首先,对“非典”所产生的恐惧感暗示比一般认为基于理性思考的态度含有更强烈的情感元素;第二,人们在认知层面上具有社会与个人的明显分野;第三,关于信息处理的两种策略―中心化处理及边缘化处理,其预测恐惧感及行为的方向恰恰相反;最后,态度扮演了信息处理与行为之间的中介机制的假设得到的支持,此结果与O-S-O-R模型的概念化一致。
一、前言
对于行为的理论解释无可避免地牵涉到可见与隐藏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态度、信念,有时甚至同时出现的共变量如社会规范和信息处理形态)。然而,尽管目前社会心 理学 里已经建立了不少经得起考验的模型,有关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仍然未达共识。首先,其中一个争论点是人类的理性思维(human rationality)(例如有意识地衡量成本与利益等)与尚未建立理性联系的情绪(emotions)(例如恐慌、狂热等)两者之间究竟是相辅相成还是彼此竞争的关系。虽然在适当的时候,任何一种关系都可能发生,但是就模型建立的角度来说,含糊之处颇多。也就是说,在什么条件之下,这种关系是调适或交互作用(moderation or interaction)、中介作用(mediation)还是独立影响(independent influence)呢?
其次,过往研究显示,有关感知(perception)以及由感知诱发的行为(perception-induced behaviors)可以分为个人及社会两个层面。在个人层面,个体具有感知及行为主导的能力和意愿,而在社会层面,个体则没法掌握甚至是抗拒这种能力和意愿。这些发现带出了一些关于感知及行为的维度以及可能预测这些维度的路径的严重问题。具体地说,人们是否能把感知和行为区分成社会及个人两个层面?若是,那么这两个层面的运作是否需要吸收不同的信息?影响两者的前提变量(antecedents)又是否可以区分?
第三,令人困惑的是有偏好(preference)的问题。对于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如何与为何有偏好,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所产生的态度和行为冲突的程度和因由,我们目前所知甚少。例如,在评估相同事件的时候,为什么人们有不同的偏好?为什么人们有不同的意见?那些具有相同信念及采取一致行动的人有哪些共通点?那些在行为上相异的人是否在认知过程中也系统性地表现不一致呢?
这些问题可以放在由Markus和Zajonc(1985)提出、经McLeod(2000)提炼后的O-S-O-R模型中寻找答案。根据此模型的思路,本研究以发生在澳门的“非典”事件为研究情景,试图建立一个行为预测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选择“非典”事件的原因是,这样的重大社会危机(至少在媒体的话语里面是这样定义)一方面会令公众整体的态度趋于一致,另一方面却会加大个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此时,常规显然已经有所变化。至少对于某部分人来说,这突而奇来的事件使他们某些活动受到限制,而某些活动却受到推动。按此逻辑,“非典”事件是否真正成为一个社会危机已经无关宏旨。人们对事件的感知才是关键。澳门是一个人口不到半百万的小城,其主权在1999年从葡萄牙政府回归 中国 ,当地中文媒介调子一致亲中,官方主导 政治 话语权,社群同质性亦较高。这些特点让本研究拥有一个「天然控制」来自多元社会 网络 及政治观点的污染的优势。
为了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的首任并不是要揭示媒介对事件的诠释的动机,而是考察个体在遇到此等媒介事件时,其思想的运作过程如何。其中关键的概念是「运作的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意思是个体对外来的信息有不同程度的关注,由此引发不同程度的认知及情绪反应,最终产生行为上的表现。这种理论式的陈述,并非纯然假设的,而是经过验证的。在本研究里,我们把众多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置于因“非典”事件所触发的社会及个人层面反应的概念之下来进行检验。
理论模型
对认知反应(cognitive response, R)的经典理解方式必然牵涉到其前提―刺激物(stimulus, S)。不过,这个S-R模型却没法深入了解S和R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过程被忽略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乃基于这样的假设: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牺牲阳极保护法在郸城赵寨110kV变电站接地网中的应用.doc
- 犬股骨髁松质骨挤压后愈合过程中骨小梁组织的形态学观察.doc
- 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改良探索.doc
- 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设计与司法践行.doc
- 犯罪化原则与我国的严打政策.doc
- 犯罪客体不要说之检讨——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doc
- 狠抓医院内涵建设 打造百姓放心医院品牌.doc
- 独特型TCR Vα1pIRESTCR Vβ8表达载体构建及体外表达.doc
- 独特的蒙台梭利教育理念--.doc
- 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上).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