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doc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滴丸; 制备工艺; 正交实验   穿心莲为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e (Burm. f.) 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是从穿心莲中提取的纯中药有效单体,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药理作用[1]。穿心莲内酯片临床应用多年, 取得良好的 治疗 效果[2]。但穿心莲内酯片剂水溶性差,口服后药物崩解缓慢,溶出也不好,不能完全发挥药物效用[3]。故本文制备了穿心莲内酯滴丸,解决了由于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疏水性较强而造成穿心莲内酯片溶出度过低的问题。    1 试药与仪器   穿心莲内酯(宝鸡亚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EG6000(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二甲基硅油(上海化学试剂厂)。D;滴头直径3 mm),观察指标:硬度由适中到差5~1级(手按),外形由圆整到不圆整5~1级,拖尾由好到差5~1级,黏连由不黏连到黏连5~1级,光泽由好到差5~1级。结果见表1。表1 不同基质与药物的配比对滴丸成型的影响(略)   实验结果表明,药物与基质的配比为1∶3~1∶5时,药物与基质融合性较好,稠度适宜,并易于滴制,滴丸成型较好。   2.4 料温的选择根据处方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拟定药液温度在80~100℃进行预试,其他条件固定(同“2.3”项)。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拖尾、黏连为指标,进行预试。结果见表2。表2 不同料温对滴丸成型的影响(略)   由实验结果可知,料温太高,滴丸在冷却液中冷却不充分,圆整度和硬度均较差;料温太低滴丸冷却太快,容易拖尾且滴制困难。结果确定合适的料液温度为85~95℃。   2.5 滴距的选择滴距主要影响到滴丸的圆整度。滴距过小,滴液来不及收缩,丸型不圆整;滴距过大,液滴容易成扁形或因重力作用被打碎而产生小丸。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拖尾、黏连作为指标,对滴距进行预试,其他条件固定(同“2.3”项)。结果见表3。表3 不同滴距对滴丸成型的影响(略)   实验结果表明,滴距在5~7 cm之间,对滴丸的成型影响不大。   2.6 冷却温度的选择对下层冷却液温度进行预试,其他条件固定(同“2.3”项)。结果见表4。表4 不同冷却液温度对滴丸成型的影响(略)   实验结果表明,冷却液的温度越低,滴丸收缩越多滴丸的硬度越好;反之则硬度差。结果确定冷却液合适温度为6~8℃。   2.7 滴速的选择滴速主要影响滴丸的黏连度。滴速快,相邻的液滴容易粘合并融合在一起,滴速慢则效率低不利于实际生产。本实验发现如将把控制滴速的阀门完全打开,让料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行滴制,滴速为46滴/min,结果滴丸并未出现黏连现象,因此滴速选择46滴/min。   2.8 正交设计实验在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之上,选出决定滴丸质量的四个因素:(A)药物与基质的配比,(B)料温,(C)滴距,(D)冷却剂温度。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选用L9(34)表安排实验,以硬度、圆整度、拖尾、黏连、崩解时限、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标准选择最佳成型工艺。因素水平见表5,成型工艺实验及结果见表6,外观指标方差分析见表7,丸重差异方差见表8,崩解时限方差分析见表9。表5 因素水平,表6 正交实验及结果,表7 外观指标方差分析,表8 丸重差异方差分析,表9 崩解时限方差分析(略)。     由表6和表7可知,对滴丸的外观指标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为A>D>B>C,优化条件为A1B3C1D3。由表6和表8可知,对滴丸的丸重差异(越小越好)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为B>D>C>A,优化条件为A1B2C2D1。由表6和表9可知,对滴丸的崩解时限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为C>B>D>A,优化条件为A1B2C3D2。   方差结果可见,因素A对滴丸外观质量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对崩解时限和丸重差异的影响较小,故选择A1;因素B是丸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故选择B2;因素C对滴丸崩解时限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对外观质量和丸重差异的影响较小,故选择C3;因素D是外观质量和崩解时限的第二影响因素,但是两者的条件刚好相反,因此择其中选D2,即冷却剂的温度为6℃。优化后的条件是:A1B2C3D2,即药物∶基质=1∶3;料温为90℃;滴距为7 cm;冷却液温度为6℃。   2.9 验证性实验用最佳的生产工艺(药物∶基质=1∶3;料温为90℃;滴距为7 cm;冷却液的温度为6℃)重复滴制3批滴丸按照平均丸重、重量差异、崩解时限为评价标准对3批滴丸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0。表10 穿心莲内酯滴丸工艺验证实验结果(略)   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用正交实验优选穿心莲内酯滴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