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主题导写及素材.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距离”主题导写及素材[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灵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也是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两个陌生人,即使靠得再近,他们的心也各在一边,不可能触碰到;两个相爱的人,即使离得再远,他们的心也连在一起,无法分开。心灵的距离,是最容易拉近的,也是最难消除的。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正确地审清题意。在本则材料中,其关键词语是“距离”。“距离”既可指空间上的相隔,也可指时间上的相距,还可以指人与人之间心灵、情感、身份、认知等方面的差距。然而,我们在写作时如果单纯地围绕“距离”行文,就会有跑题之嫌。因为在材料中,对“距离”有个修饰限定性词语——“心灵的”。我们的作文应该围绕“心灵的距离”大做文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构思: 1. 分析人与人之间产生心灵距离的原因。比如,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似乎永远都不可能猜透对方的心思。 2. 对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的危害进行分析。距离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觉得彼此难以接近。“咫尺天涯”,说的就是身离你很近,心却离你很远…… 3. 对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进行辩证分析。正是因为有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有陌生人、朋友、亲人和爱人之分,但封闭的心灵会让我们在挣扎中窒息,所以心灵与心灵之间一定要留下沟通的桥梁。心和心靠在一起才会温暖,否则就会在孤独中死去。 4. 对如何拉近心灵的距离进行分析。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不会因为广阔而变得遥远,反而会因为广阔而变得更加贴近。所以,我们要有勇气冲破心灵的城墙,打开心灵的翅膀,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心与心的港湾。 5. 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都对“距离”有过思考和探究。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心灵的距离有关;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与心灵的距离有关;顾城的诗《远和近》也与心灵的距离有关……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给我们以构思上的启迪和素材方面的借鉴。 [备用素材] ·名言警句· 1.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2.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3.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汪国真 4.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 5.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6.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 ——洛夫 7.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泰戈尔 8. 友谊最致命的病患是逐渐冷淡,或是嫌怨的不断增加。这些嫌怨不是小得不足挂齿,就是多得无法排除。 ——塞·约翰逊 9. 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 ——契诃夫 ·故事素材· 1. 距离合适方有效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抱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它们隔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扎到对方。这样,它们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人类也和这两只刺猬一样,过近的距离有时候让我们难免受到伤害,过远的距离又会让我们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 2. 距离折射人间情 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说明心理距离可超越空间距离的例证。如表达爱情,李商隐的《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男主人公向难以相见的情人传递心声,尽管两人相隔遥远,可男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却是如此之近;元稹的《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所爱已失,两人的距离可谓远矣,然而爱之深挚又让这份美好的情思历历在目。苏轼对亡妻的思念更让人感觉到生死之距带给人的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诸多的诗句无不证明:在刻骨铭心的相思面前,有距即是无距。 3. 余书华:救人是我的职责 2011年7月27日,重庆市酉阳县的一位老人不幸溺水。当附近群众将老人救上岸时,他已经陷入昏迷状态。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一位蓝衣女孩挤进人群,快速查看了老人的心跳和瞳孔,继而跪在老人身边,进行了数分钟的人工呼吸,并不停按压老人胸口帮助其恢复呼吸。女孩对老人的急救一直持续到救护车赶来。当时,很多人都对她伸出了大拇指,并关切地询问她的姓名,但蓝衣女孩并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