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杭州女孩眼中伦敦奥运文化
一个杭州女孩眼中伦敦奥运文化7月27日,奥运会的圣火在英国伦敦再度燃起,这使得伦敦成为世界上首个举办三届奥运会的城市。在伦敦聚集的,除了紧张参赛的运动员、兴致高昂的观众,还有默默地为这场世界级的体育盛会贡献出自己力量的7万名志愿者。志愿者团队是支撑起整届奥运会运行的最重要的力量,他们是“距离奥运最近”的人。杭州姑娘王申圣,就是这志愿者大军中的一员。
经过在英国将近两年的学习生活,申圣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2011年秋天,在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主修“心理学与特殊融合教育”的王申圣,从28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伦敦奥运会的一名观众服务志愿者。她告诉我,为观众服务是辛苦的,但同时,也能收获很多快乐,比如申圣利用工作间隙细心观察英国在奥运会期间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所展示的英伦文化,从中增长了不少见识。
开幕式:充满了慢热、从容
和对经典的尊崇
都说英国人是慢热的,在伦敦生活的日子里,王申圣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与许多国家百姓喜欢“凑热闹”不同,不少当地人选择出去旅行,避开因奥运而至的蜂拥人群。直到奥运会前三个月,英国本土对于奥运会的宣传攻势才渐渐展开:开幕式前一个月,奥运广告牌才出现在街头,伦敦一些主要街区和著名景点也才有了火热的奥运气氛,各种出售奥运纪念品的小摊越来越多地出现。
7月27日上午8点12分到8点15分,在伦敦街头矗立了几百年的大本钟以40响浑厚的响声,将清晨的伦敦叫醒,迎接奥运。这是自1952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葬礼之后,大本钟第一次在非常规时间敲响,对于固守传统的英国人来说,这是个让人惊讶的大事。
尽管伦敦当地的奥运热火燃烧得有些迟,但拥有璀璨历史的英国却明显想借着这次机会好好宣传一下本国文化。很显然,2012年奥运会对于英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盛事那么简单。也许是因为已经举办过多届奥运会,英国人从容不迫地在此期间通过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经济的交流,重回到世界的中心。
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而要说到现代英国文化,最值得英国人骄傲的两点,无疑是职业体育的起始,尤其是现代足球的发端以及60年不衰的流行乐。英国摇滚在最动人心弦的艺术种类里占据着牢不可破的地位。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博伊尔早就说过:“英国有着最杰出的音乐传统,很多人都把英国音乐看做是指路明灯。在开幕式上,我们希望能够再为全世界的观众呈现出一个音乐的世界。”
英国人说到做到,真的打造了奥运历史上最摇滚的开幕式。开幕式那天,王申圣看到了她的偶像—披头士曾经的主要创作人、二十世纪顶级音乐的标志、现今已70岁的麦卡特尼高举双手出现在伦敦碗中,《Hey,Jude》的歌声响彻伦敦;还听到了性手枪乐队当年由于攻击女王而被禁的曲子《上帝拯救女王》,也在开幕式现场响起。开幕是音乐,闭幕也是音乐。以“英国音乐交响曲”为主题的闭幕式,将英伦音乐50年的精华呈献给世界。伦敦奥运会从头唱到尾,3个小时的闭幕式无疑是英伦摇滚与流行音乐的大派对,一个万众狂欢的超级演唱会。
戏剧节:莎士比亚无处不在
莎士比亚戏剧节是伦敦奥运期间文化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它将一直延续到11月。很显然,来自中国的小姑娘不会错过这位经常在语文课本上提到的大文豪。
“环球莎士比亚戏剧节”,这是莎士比亚戏剧演出阵容最强大的一次,正如中国学生要学习古代文言文,莎士比亚作品也是英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文之一。作为一个中途闯入的“门外汉”,王申圣走进了活动现场——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当年莎翁多部名剧首演地环球剧院,观看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戏剧团体用37种语言分别上演的莎士比亚的37部剧作。
王申圣告诉我,今天的环球剧院仍保持着16世纪的模样,轮番上演着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甚至还保留着“站着看戏”的传统。据说,莎士比亚时代的“站票观众”花1个便士就可以站在院子里看戏,如今的票价自然要贵上许多,除了一个全年开放的展览馆,剧院还定期举行免费的讲习班、朗诵会,让英国的戏剧艺术发扬光大。
所有戏剧中,让申圣印象最深的是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导演的普通话版话剧《理查三世》,剧情中加入了中国风的元素,赢得满堂喝彩。
此外,王申圣还观看了完成于1611年,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传奇剧《暴风雨》。那些立体饱满的人物、多线穿插的剧情,使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了更宏大的体量,也让中国小姑娘感触到了英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无限广阔的世界。他就像一位魔法师,把人生浓缩成无数瓶精华,每个故事倒上几滴,已经浑然是个小世界,故事里的人好像都离我们很远,细细回味时,又仿佛就在你我身边。那个暴风雨小岛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在那里惩罚敌人,也反省自己,最终的和解,大概就是走出自我世界再重新尝试的象征,一场风暴即一场思考。”
名人牌:纪念没有国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