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映真《归乡》看台湾文学乡愁情结.docVIP

从陈映真《归乡》看台湾文学乡愁情结.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陈映真《归乡》看台湾文学乡愁情结

从陈映真《归乡》看台湾文学乡愁情结内容摘要:乡愁是台湾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存在,更是陈映真创作中的基本主题。陈映真的创作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涵都深切地反映了他的乡愁情结、中国情结以及民族意识。本文试从他晚年力作《归乡》来分析陈映真小说创作中的思乡情绪。 关键词:乡愁;陈映真;《归乡》;台湾文学 有人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乡愁,与祖国分居的宝岛台湾,就是一个寄托乡愁的岛屿,因为那里有着许多游子们无法挥霍的离愁。对许多台湾同胞而言,乡愁不仅仅是一种思乡的衷愁,更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滋养和生命源泉,是一种渊源流长的精致文化传统的深深依恋。他们将自己的魂牵梦绕、挥之难去的浓郁情结寄托在文学作品当中,使得乡愁成为台湾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而真实的存在。 捧读台湾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种极具情感色彩的故土之思。台湾作家有一首叫作《乡愁》的诗说得十分到位:“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以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言浅意深的诗歌蕴涵着万千韵味,思乡之情,尽在其中。 与诗歌《乡愁》具有同样感触的还有许多文学作品,陈映真的作品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记得第一次接触陈映真的文字是在九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可能因为年龄的缘故,更喜欢纯文学或现代主义这些类型的作品,喜欢那些讲究个性以及唯美的东西,因而对他的作品印象并不深刻,甚至有一种排斥的感觉,总认为他的作品有着一种浓厚的现实主义成分,或者敏感氛围似乎很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面的扩展,对于阅读的品位也在提高,才逐渐发现陈映真的作品的可读性,在陈映真的写作里,你找不到媚俗的东西。然而,他所给予读者的,却并非一个高高在上的“精英”的印象。相反,正是他那坚定的弱小者立场,和非常平民化的热诚的文字,清洗着被“精英”意识所污染的心灵。阅读陈映真,除了一种反省和清洗自己的傲慢的灵魂之外,便是被他的思想所折服。能够读到一部有思想的书,就是我感觉最大的收获。而陈映真的《归乡》似乎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思想性的小说。虽然他的小说与其他台湾小说一样,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演绎着同一个主题与诉说着同一个心声,那就是他的“中国情结”与祖国的统一。但陈映真的“中国情结”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他早期的作品中,这种情结只是一个朦胧的渴望,到了中期则逐渐明朗,并创作实绩日益丰硕。晚年的陈映真在“台独”分子猖獗的情况下,把这种情结酿得更加醇厚与浓烈,他的《归乡》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这部小说里,除了他天独一派的文字之外,还抓住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时代的脉搏共振,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归乡》是1999年9月陈映真向读者奉献的一部催人泪下的新作。作品中不仅主人公的乡愁达到了极致,也把陈映真的中国情结推向了高潮。《归乡》即取材于两岸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讲述了两个老兵的故事。在台湾的大陆老兵老朱,以及从大陆返回台湾故乡的台湾老兵杨斌,在彼此回忆起来的中国内战史当中相遇。他们一同进人历史,也共同面对现实的困境。“国民党溃败后他滞留在大陆,经受了难以言表的思乡之痛”四十年后,历尽坎坷的他们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台湾,却发现自己又在挂念留在大陆的妻儿。海峡两岸的乡愁浓浓地郁结在他的心头,使他愁肠寸断。另一个是从大陆去台湾的老兵老朱,自从他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以后,乡愁就在他的心头日益浓厚。当他终于圆了思乡梦之后,对另一个故乡……台湾的亲人的思念又给他蒙上新的乡愁。于是,历尽沧桑的老人禁不住自问:归乡的路,何时是个头?台湾和大陆两头,都是我的老家,“回到一个家,魂牵梦绕的又是另一个家”。作者在作品中给我们的启悟非常明确,这归乡的路,就是祖国统一的路,“只有祖国的统一,才能化解这浓浓的乡愁,才能释然那结怨的心扉”。 陈映真在《归乡》中用两个对应的人物形象,强化了他在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题。他以前的乡愁之作,包括许多别的作家的同类作品,多是描写去台湾的游子如何思念大陆的亲人,而陈映真在《归乡》中不仅写了这方面的内容,还写了在大陆的游子如何思念在台湾的亲人,这就像一个半圆续接上了另一个半圆,填补了这方面描写的空白。不仅大陆人在时时盼统一,台湾人也在刻刻祈回归,这种双向的祈盼把陈映真的中国情结诠释得真切又强烈! 陈映真的笔墨,一方面散淡地铺陈于两个老人的怀旧故事之中,从而把小人物的命运与国家那充满了沧桑感的近代史紧密连接了起来,另一方面更有意叙述归乡的杨斌所面对的已然陌生的环境:父亲和三弟去世后,早弟和侄子共同谋夺他的财产,他所渴望的亲情在物质的利害关系当中消失了。很显然,陈映真的视野已经超越了八十年代围绕着国民党当局单向的“探亲政策”所引发的与内战相关的社会问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