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doc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 教具:多媒体(ppt)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时,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换来的,要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学生]骑马、乘船、走路、坐轿子、坐马车…… [问题]到了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呢? [学生]火车和轮船。 总结:轮船与火车的相关知识 展示:中国第一艘木质轮船“黄鹄号”,以及关于铁路的相关知识。 中国第一条铁路:1876年,英国商人建造的淞沪铁路。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 —詹天佑 接着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汽车和飞机的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出现有何作用? 由学生参照课本讨论回答: 1、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2、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展示材料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为任其侮辱而莫之御。 ——郑观应《盛世危言》 教师:通过上述材料,交通运输业在当时的社会还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探究 学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问题2]你是否知道我国古代是如何进行传递消息的吗? [学生回答]烽火台、通过驿站传送 [教师过渡]那么到了近代在通讯方面,又出现了什么新的通讯方式呢? [学生回答]电报。 (通过PPT展示)电报与电话的相关图片,是学生有所了解。 [问题]电报、电话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学生回答]电报出现后,商人可以用来传达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 二、上海新观察——文化生活的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照相、电影的传入 让学生了解照相和电影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中国电影的知识 电影出现在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呢?标志是?——1905年的《定军山》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1931年《歌女红牡丹》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电影?——1935年的《渔光曲》 2、报纸的出现(主要讲述《申报》)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自1872年创办到1949年停办,历时78年,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是其他报纸难以企及的。因为《申报》见证、记录了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一些著名报纸和杂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时务报》、《民报》、《新青年》等。 3、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是由它出版的。 过渡:由于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由于文化生活的变迁,再加上中国近代不断变革的政治大潮,特别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的移风易俗政令,使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社会习俗的变化 [问题3]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吗?这些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男子留辫、女子缠足、行跪拜之礼、称呼“老爷、大人”等 展示辛亥革命前后的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结合教材的知识来发现图片上出现的变化并回答。 [学生回答]剪辫、易服、废止缠足、跪拜之礼还有称呼上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 1、在装束上的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2、社交礼节上: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3、改称谓: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老爷”“大人”等 【讨论分析】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鸦片战争后, 西方文明的辐射,带来变化。 ——被动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0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