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pdf
查堕兰 !! 箜 !堂笙 塑 竺! .c!!!竺型 : :ol_ , : .2263.
齿缺失后固有牙槽骨必然发生吸收。有研究报道称拔 97.47%;IV类 l0例 ;而在种植修复中相对理想的 Ⅱ类
牙后牙槽骨在4个月内垂直向吸收2~4.5mm,水平 关系仅见5例。由此可见,在汉族健康人群中,上颌前
向吸收5~7film,牙槽骨吸收继而导致龈乳头的丧失 牙牙根偏向唇侧的情况较为多见,此时腭侧往往具备
和牙龈轮廓的改变,对后期的修复效果造成不 良影响。 充足的骨量 ,而唇侧骨量不足以维持种植体初期稳定
上前牙区域是美学区域,不仅需要考虑咬合功能,更多 性及远期美学效果。在该类上颌前牙种植 中,种植体
的需要兼顾美学效果 ,因此尽可能多地减少上前牙区 位置可适当偏向腭侧。
牙槽骨特别是唇侧牙槽骨的吸收显得尤为重要。而唇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广东地 区成人上颌前牙唇
侧牙槽骨的厚度被认为是影响唇侧牙槽骨吸收的关键 侧骨壁菲薄 ,且牙根多偏向唇侧。术前正确判断上颌
因素 。 前牙区牙槽骨解剖形态,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正确 的
以往文献证明,锥形束CT应用于测量牙槽骨厚度 术式和方案。
具有较高精度,与实际结果无显著差异 ,故在本研究 参考文献
中采用锥形束cT作为工具对骨厚度进行测量,是较为 [1] Katra~iA,MischK,WangHL.Corticalbonethicknessinden—
理想的测量方法。有报道称种植窝预备完成之后 ,唇 tareandedentuloushumancadavers[J].JPeriodontol,2007,78
侧骨壁厚度至少应达到2mm,才能为唇侧软组织的附 (5):874—878.
着提供 良好的支持,从而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本 [2] BotticelliD,BerglundhT,LindheJ.Hard—tissuealterationsfol-
研究测量了148例广东地区健康成人共计 595颗符合 lowingimmediateimplantplacementinextractionsites[J].JClin
Periodontol,2004,31(1O):820—828.
要求的上颌前牙,其中上颌中切牙 197颗 ,侧切牙 196
[3] 张艺,严宁.成人安氏1I~1错胎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槽骨的锥
颗 ,尖牙202颗。结果显示:上颌前牙的唇侧骨壁大多
形束CT表现 [J].广东医学,2015,36(12):1883—1885.
较薄,各位点牙槽骨厚度均值均 ≤2miD_,其中以唇侧 [4] KanJY,RoeP,RungcharassaengK,eta1.Classificationofsagit-
根中部的骨壁最为薄弱。与之相反,上颌前牙 区的腭 talrootpositioninrelationtotheanteriormaxillaryosseoushousing
侧骨壁厚度较厚,其中以根尖部的骨壁厚度最为突出, forimmediate im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pdf
- 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HBsAg阴转停药后的疗效.pdf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伴发焦虑抑郁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的表达水平及意义研究.pdf
- 慢性丙型肝炎并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及Caroli病一例.pdf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S3%2f4A蛋白酶抑制剂预存耐药的临床研究.pdf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pdf
-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临床预测因素研究进展.pdf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pdf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无创诊断模型的研究.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清甲胎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