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补充:记者及其历史沿革
谭嗣同 2.辛亥革命后,随着报纸的大量涌现和发展,从国外引进的“记者”称呼开始使用——严格意义上的记者职业最终形成 代表人物:黄远生 邵飘萍 黄 远 生 邵飘萍 3.党的报刊及记者队伍的发展 李大钊——《晨钟报》 毛泽东——《湘江评论》 蔡和森 ——《向导》 瞿秋白——《热血日报》 4.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 范长江、邓拓、穆青、子冈、金风、范敬宜等 “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 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范敬宜 范敬宜 * 记者及其历史沿革 一.新闻记者 广义范围: 记者泛指一切新闻从业人员——社长(台长)、总编、编委、主笔、主播、编辑人员、采访人员、以及通联工作人等 美语:newspaperman 英语:journalist 狭义范围: 记者专指从事新闻采写的外勤人员。 英美:reporter。 记者的职业定位是: 采写新闻,提供信息 专业技术职称分为四级: 高级记者 主任记者 记者 助理记者。 二、中国记者的形成和发展 (一)第一个阶段——古代报纸向近代报纸发展时期 1.采访的雏形 两周“采风”——采访性质 2.我国有据可考、现存完整的报纸 唐代——邸报——邸吏 记载——唐代孙可之《读开元杂报》 实物——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的《进奏院状》 3.宋代“小报” 初编发者——驻京邸吏——副业 “书肆之家”——“镂版鬻卖” 内探、省探、衙探—— “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接近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 我国宋朝时,有一种小报。这种小报不同于唐朝开始发的“邸报”,这种小报专门刊登由探子们刺探的官场情报,时人把这些情报称之为新闻。 赵升在其著的《朝野类要》中说,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忠私小报,率有泄露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4.明、清时期的《京报》 允许民间设报房,公开印行《京报》。 《京报》最初是清朝在北京出版的半官方性质的中文期刊,也称“邸报”。由官方特许经营的报房投递。由于《京报》只是从政府专设机构中誊抄官方拟向公众传递的资讯,只能起到公告板的作用,故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真正的报纸。 民国初年影响巨大的《京报》则由邵飘萍创刊于1918年10月5日。1926年4月,《京报》揭露事件真相惹怒了当权军阀,招致邵飘萍被杀害而停刊。1929年,在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的主持下,《京报》得以复刊,并一直坚持到“七七事变”后而正式停刊。 5.1815年,我国第一家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创刊 梁发——我国最早的报人之一 1872年,《申报》在沪创刊 访员——职业记者前身。 (二)第二阶段——近代报纸向现代报纸飞跃时期——记者职业正式形成和发展 1.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报纸的发展出现第二次高潮。 严复的《国文报》 梁启超、谭嗣同的《湘报》 严复 梁启超 梁启超有9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 梁思顺(1893-1966),是梁启超的长女,生于广东新会。 她自幼爱好诗词和音乐,从小梁启超就在家中教她读书,曾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 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梁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的长子,生于日本。 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都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新观点,他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十年动乱中他受尽屈辱和折磨含冤去世。?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梁思永(1904-1954)梁启超的次子,生于澳门。 著名考古学家,1934年出版了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 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梁思忠(l907-l932),梁启超的三子,生于日本。 1913年随父母回国,后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1932年患腹膜炎,因贻误治疗而去世,年仅25岁。 梁思庄(1908-1986)梁启超的次女,生于日本。 著名图书馆学家,她为图书馆事业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工作了整整50年。一生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在这方面被公认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专家。 梁思达(1912-)梁启超的四子,生于日本 著名经济学家,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