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管桩在边坡垮塌应急治理应用.docVIP

微型钢管桩在边坡垮塌应急治理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型钢管桩在边坡垮塌应急治理应用

微型钢管桩在边坡垮塌应急治理应用概述:本文结合资兴市一居民住宅楼护坡垮塌治理工程,总结了微型钢管桩在边坡垮塌的应急治理中的几点体会,以供在以后相类似工程中借鉴。 关键词:微型钢管桩、边坡垮塌、应急治理 1、工程概况 资兴市一居民住宅楼在修建时对山体开挖形成高陡的切方边坡,虽然初期进行了治理,但在今年雨季长期冲刷和渗透下,诱发了该边坡护坡的垮塌,形成护坡垮塌。 2、地质环境背景 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潮湿温暖,全年四季分明,春季细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最大降雨量:2014.4mm(1994年);月最大降雨量:593.8mm(1998.7);日最大降雨量:231.5mm(1967.7.11);区内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 场区位于南岭东西面构造带的北缘,华南褶皱带之湘东燕山褶断带中,属于湘东南新华夏构造系。主要的构造带走向为北北东向,构造类型表现为区域褶皱或断裂的组合。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该场地内无大的活动性构造带分布,属相对稳定区域。根据现场踏勘及钻探揭露表明:场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Q4dl+el)粉质粘土,下伏三叠系(T3y)泥质粉砂岩。 场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以蒸发或顺坡向坡脚低洼地带迳流,填土、粉质粘土为透水性相对较差,为相对隔水层,坡体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因此丰雨期地下水位易抬升,枯水期地下水位易下降。 根据国家地震局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治理工程设计按6度设防。 3、现场场地条件分析 垮塌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原为台阶式边坡护坡,第一级边坡坡脚最低标高为160.08m,坡顶边标高168.00m左右,坡面坡度在一般在70-80°,人工整平后形成宽1.6m的人行水泥路,坡面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片石挡土墙墙体由石灰砂浆砌筑,后期在挡土墙外侧新修挡土墙加固,片石挡土墙由水泥砂浆砌筑,挡土墙高3.5-4.0m,厚0.5m;第二级边坡坡顶最高标高为169.45m,最大高差为1.6m,坡面近似垂直,坡顶为宽3.5-4.0m的平台,人工整平表层铺设0.2-0.4m的混凝土。因垮塌地质灾害的发生,现坡度约为50-70°,坡顶的坡面植被较发育。目前该段已垮塌,垮塌区域纵向长约4m,第一级边坡坡顶垮塌段宽约23m,第一级边坡坡顶平台在垮塌范围内已全部损毁,第二级边坡坡顶垮塌段宽约10.4m,第二级边坡坡顶平台部分损毁,垮塌土体堆积坡脚下,与边坡形成高3-6m的临空面,垮塌体长40余米,宽1.5-2.0m,高1.0-4.0m,边坡坡脚前住宅楼部分损坏。 据调查了解该段在修建坡脚、坡顶住宅楼时,修筑挡土墙,形成台阶式边坡护坡,后期采用压坡加固,但在久雨和大到暴雨的长期冲刷和渗透下,挡土墙出现隆起、变形、开裂等现象,诱发了该边坡护坡的垮塌。总之该护坡经历了一个修筑边坡护坡形成临空面→产生蠕动形成墙体、地表裂缝→地表水渗透软化坡体岩土层→对墙体横向推力增大→加剧墙体裂缝产生→形成连通的破裂面→产生整体垮塌,目前墙体已全部垮塌,垮塌体后缘仍处于发展状态。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为二级边坡。 垮塌的产生机理主要为垮塌区片石挡土墙墙体由石灰砂浆砌筑,自身强度较差,填土、坡体粉质粘土层顺层分布,据计算垮塌区原挡土墙在饱和状态抗滑动安全稳定系数为0.796,抗倾覆安全稳定系数为1.453,整体安全系数为0.972,在垮塌区附近未发现截、排水沟,墙体未见有效泄水孔,墙体周围以及墙体本身排水不畅,导致墙体承受压力持续增大,墙体本身强度持续降低,在2012年4月7日下午导致该挡土墙垮塌。总上所述,造成该段挡土墙垮塌的形成机理主要为:①未在坡顶、坡脚修建截排水系统以及墙体泄水孔,地表水渗透、冲刷浸泡挡土墙。②墙体自身强度差及年久失修,达不到原设计墙体强度为挡土墙垮塌的根本原因。 垮塌后边坡岩土体主要为人工堆积填土,可塑,成分以粘性土为主,人工夯实,半固结-固结,第四系粉质粘土(Q4dl+el), 可~硬塑状,成份以粘粒为主,土质均匀,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根据下伏岩土体结构特征,如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根据地形地貌及下伏岩土体特征该边坡垮滑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为二级边坡,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在久雨饱和状态下,随时有垮塌的可能,应疏散坡顶、坡脚居民楼内居民,马上进行应急治理。 4、治理方案 根据场地及工程环境条件特点,分段设计、科学施工,选择安全、可行、经济的应急治理方案和后期综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