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精神病学人才培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现代精神病学人才培养

我国现代精神病学人才培养[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队伍、教学基地、毕业生分配、进修培训、研究生教育概况等方面,对我国精神病学的人才培养近一个世纪的梳理和总结,整理出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 [关键词]精神病学;精神科;教育;人才培养 现代精神病学的人才培养包括毕业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情况和从事精神科工作人员的进修培训。我国现代精神病学主要是指西方精神病学,而西方精神病学大概在19世纪末随着传教士兼行医术逐渐传入中国。传入初期,精神病学的人才培养在我国并未受到重视,而且我国医学院学生多数不重视或不愿从事精神病学工作。到20世纪上半叶,医学院毕业生从事精神科工作而坚持到底者不超过50人。由此看来我国精神病学的人才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一、教师队伍 20世纪初,开设精神病学课程的医学院校非常少,而且多数教师也都是外国的神经精神病学家,兼教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 在我国最早介绍西方精神病学的外国人是伍兹医生。伍兹在1919年转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担任神经精神病学助教授,并于1922年开设了神经精神病学课程,培养出第一批中国神经精神科医生。 之后美国的雷曼医生在1931年应上海医学院之邀,来华讲授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次年他去北京接替伍兹,培养了许多人才,包括粟宗华、凌敏献、黄友岐等。1937年,雷曼离华,由希尔医生接替。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外籍教授大部分撤离中国之后,我国精神科教师才开始逐步发挥力量。 1937年抗战暴发后,程玉麈随中央大学西迁去四川成都担任华西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办的4大学联合医院的神经精神科教授及科主任,讲授神经精神病学。程教授教学水平很高,语言生动幽默,课堂内座无虚席,甚至非医学院的学生都来听课,盛况空前。1946年程教授在南京神经精神病院建立过程中,特别注重医疗质量和人才培养,对年轻医生基本功要求很高,病历质量十分严格(必须用英文书写),重视病案讨论,诊断和治疗也与国际基本相同,他还特别强调神经、精神两科协作互补的优势作用,要求每一位精神科医师均应基本掌握神经科临床知识。 同一时期的还有许英魁教授,1942年8月他被聘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科主任、教授。在此期间许教授建立医疗制度,设计神经精神科病历格式,引进和培养医务人员,还特别重视心理工作和社会工作人员的配备,1943年北京医学院开设神经精神科课程,许教授讲课水平高,常结合具体病例,深入浅出,条理分明,使学生们听课入神。 从事医学专业教育60余年的黄友岐教授,为学校神经精神病学科的奠基人。早在50年代初就受卫生部委托主办3期全国神经精神科高级师资及专业医师培训班。1979年以后每年主持全国神经内科医师进修班,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专业岗位上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除此之外,对我国精神病学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的还有很多专家和医生,比如陈学诗、李从培、莫淦明、桂质良、沈渔邨等等。 直到1950年后精神病学教学工作才开始使受到重视。五十年代初期,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医学院校正式成立了精神病学或神经精神病学教研组,至1958年全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建立了专门的教学组织。这一时期,随着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发展,教研组的人员逐年增加,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教师从1950年2人至1965年增加为21人,形成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并建立了一个较稳固的临床教学基地,为以后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地 在1950年以前,我国医学院大多附属于综合大学。独立的医学院校仅有少数,但规模较大。在医学院中仅少数有独立的神经精神科,有精神科者更少。50年代初期,全国进行了高等院校大调整,专科学院(包括医学院)大量独立,例如在上海就把原属于三个大学的医学院合并起来成为独立的上海第二医学院。独立的医学院的科室设置比过去完善,没有设立神经精神科的学校也纷纷设立此科。到了1950年代后期,神经和精神科分开,但由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设有精神科病房的单位很少,所以多数院校均以当地精神科专科医院作为教学基地。 早期影响较大的是华西医科大学。1914年设医科,学制6年,神经与精神病学安排在其教学计划的第6学年,每周1学时。初由外籍内科学教授讲述,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神经病学先驱程玉麈教授到成都任教。1954年6月将该院移交华西协合大学作为教学基地。同年10月更名为四川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并成立神经精神病学教研组,作为教学机构。1958年受四川省卫生厅委托,主办精神科医师培训班,学制为一年,在省内培养了一批具有精神病学知识的基层医生。 还有上海铁道医学院现归属铁道大学, 1960年代即开始以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为基地开展精神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