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中国妇女研究网.doc

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中国妇女研究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女与健康专题论坛背景资料目录编者的话中国妇女研究会办公室项目执行概要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郑真真张妍在北京的进程中中国性别暴力干预回顾李洪涛基于性别的暴力中国的认知与考量蒋永萍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梁国钧性传播感染与女性生殖健康回顾与展望苏晓红艾滋病中的社会性别问题解读国家统计年报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数据廖苏苏妇女艾滋病防治关注妇女抗击艾滋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男女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自年代以来联合国先后召开了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倡导男女平

“妇女与健康”专题论坛背景资料 目 录 编者的话…………………………………………………中国妇女研究会办公室(1) 项目执行概要………………………………………………..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 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郑真真 张 妍(34) 在“北京+10”的进程中——中国性别暴力干预回顾…………..……李洪涛(43) 基于性别的暴力——中国的认知与考量………………………………蒋永萍(59)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梁国钧(73) 性传播感染与女性生殖健康:回顾与展望…………………………….苏晓红(84) 艾滋病中的社会性别问题 ——解读国家统计年报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数据……………………廖苏苏(95) 妇女艾滋病防治“关注妇女 抗击艾滋”200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 男女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自1970年代以来,联合国先后召开了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倡导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和儿童一切形式的歧视。。北京后,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和政策,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等方面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为了反映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变化和男女平等进程,以及女性和男性的生状况和存在的差异,继1995和1999年之后,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出版了第三本性别统计小册子,即《中国社会中的女人和男人——事实和数据(2004)》。书中数据资料来源于人口普查、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年报和专项调查数据通过统计数据和图表,全面展示了中国社会中女性和男性的生状况,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 小册子中涉及了出生性别比和婴幼儿死亡水平的数据。中国自1982年以来历次人口普查的出生性别比均高出正常范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更高116.9(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4),远远超出了国际上公认的102107之间的。国际公认男性与女性婴儿死亡率的比值在1.2-1.3之间,男性与女性幼儿(14 岁)死亡率的比值在1.0-1.2 之间(李树茁,1996)但小册子中的女性婴幼儿的死亡水平大约比男性高出10%左右(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4)。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使女性胎儿还没有出生就被剥夺了生命权同样,偏高的女性婴幼儿死亡水平导致对较低的存活机会,也损害了她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不但反映出中国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同时也是妇女在生命历程起点阶段就受到歧视和生存风险偏高的体现。 女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要》中,将持续歧视女童并侵犯女童的权利作为妇女问题的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并制定了改善女孩生存与发展的具体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以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此努力的体制安排本文目的对关于中国女孩生存研究回顾式评述,中国女孩生存现状中国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直接和间接原因其人口社会后果国际社会经验和中国政府的认识行动,改善中国女孩未来生存状况的的措施。数据来源和评价 中国出生性别比和死亡水平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渠道第一类是人口普查数据。中国自1949年以来共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每次普查都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资料,尤其是近三次的人口普查,普查涉及的项目较多,提供的数据资料信息丰富;第二类是相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如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千分之一抽样调查数据,计划生育系统的报等;第三类是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人口普查数据虽然资料翔实,可靠性较高,但是多数数据源存在质量问题(Banister, 2004)(Banister,1987,1994)而且女性的漏报程度要比男性的严重(涂平,1993;Zeng et al.,1993;Croll2001)。由于存在漏报,尤其是女婴的漏报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的出生性别比的真实性。普查数据中死亡的漏报,也影响了中国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可靠性(李树茁等,2005)。比如计划生育系统的数据有不实(于学军和王广州,2001),而且计划生育系统、公安系统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出生人数相互矛盾,这也影响了数据的可靠性。数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瞒报漏报和统计不实等的影响,但是并不存在性别选择的瞒报和漏报(Banister,1992;Johansson and Arvidsson,1994)。因此,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性婴幼儿死亡水平不是数据造成,它基本反映了真实的(Banister,2004)即使校正了瞒报漏报等误差,出生性别比的异常也是非常显著,能基本真实地反映出中国的状况。(李树茁等,200)现状 中国一直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这种歧视包括出生前和出生后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