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阎步克老师讲授部分第一讲贵族官僚和爵禄吏禄一周代贵族政治封建和宗法宗族构成同一高祖父以下四代子孙构成的血亲集团尊卑秩序族人尊奉宗主小宗尊奉大宗继统原则嫡长子继承制称宗子周初大分封建立数十个诸侯国诸侯把采邑封授给卿大夫卿大夫之下有士士为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担任各种职事由此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一种等级秩序宗法制发展完备根据亲疏嫡庶关系来构成血亲团体维护宗族秩序和确定个人身份官员体制和宗法关系同时发达构成了中国早期国家的突出特点世卿和采邑世卿世禄世官西周春秋的政治形态集权程度远不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阎步克老师讲授部分)
第一讲 贵族、官僚和爵禄、吏禄
一、周代贵族政治
1.封建和宗法
宗族构成:同一高祖父以下四代子孙构成的血亲集团。
尊卑秩序:族人尊奉宗主,小宗尊奉大宗。
继统原则:嫡长子继承制,称宗子。
周初“大分封”,建立数十个诸侯国。诸侯把“采邑”封授给卿大夫,卿大夫之下有士,士为天子、诸侯和卿大夫担任各种职事。由此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一种等级秩序。宗法制发展完备,根据亲疏嫡庶关系,来构成血亲团体、维护宗族秩序和确定个人身份。官员体制和宗法关系同时发达,构成了中国早期国家的突出特点。
2.世卿和采邑
世卿,世禄,世官。西周春秋的政治形态,集权程度远不如帝制时代。天子直辖王畿,诸侯遥居各地。列国国君在境内予夺予取的能力,也以贵族“世卿世禄”的传统特权为限。周天王并不直接管理诸侯的行政、卿大夫的采邑,遑论生活在农村公社中的列国农民了。
上大夫的采邑可达“百邑”,稍低的大夫可达“六十邑”。“百乘之家”、“千乘之家”宛如国中之国。采邑中有土地、刑法、军队、臣属、农民、隶农和奴隶。替宗子管理宗事的人叫做“宰”或“宗老”。又有管理祭祀的祝、史,管理军事的司马,管手工业的工正,管商业的贾正。宗族实际上是一个小国家。
3.爵:贵族的身份尺度
爵级是周代的等级身份尺度。爵本是酒器。乡饮酒礼上敬酒行爵的尊卑位次,构成了最原始的爵列、爵序。周爵的爵称大多来自人之尊称。
周爵的两个基本序列:公-侯-伯-子-男(列国国君);公-卿-大夫-士(贵族官员)。权益礼遇附丽于爵级,而非附丽于职位。公卿大夫士的爵列,其性质是品位分等。这种以爵为本的禄位占有,称为“爵禄”。
二、选贤任能的开端
1.选贤任能
战国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法律完善。商鞅《秦律》,构成秦汉帝国的法律基础。“法治”意为“以法治民”,内容就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法治”排斥“亲亲”和“贤贤”,把政权建立在纯政治性的法律之上,交付于训练有素的专业吏员之手。秦国变法的巨大成功,与秦国“与戎狄同俗”的特殊文化传统有关。中原“礼乐”影响微弱,秦政权很早就具有巨大的征发能力,民众淳朴彪悍又顺应国家的役使。
君主专制强化,各国权利集中化于君主。楚、晋、秦等地在边地重镇设“县”,其长官由国君直辖,与采邑不同。“郡”最初是一种军区,其长官称“守”(镇守者)。郡县制源于军政对地方控制集中化的推动之功。
中央集权强化。普及郡县制、乡里什伍和户籍登录。集权性的军事编制,有促进行政编制集中化之功。匀称整齐的地方行政编制,便于统帅调度和官吏管理。对村社和农民的控制日益强化,井田制向授田制过渡。
官僚体制日益成熟。“相”为文官之长,“将军”为武官之长,御史大夫是丞相副手。实行文官制度,新式官僚崛起。官员择优录用,领取俸禄,根据能力、功绩和年资升迁罢免。
2.军功爵制
秦二十等军功爵,为强化“耕战”体制而建立。军功爵称大多来自军职之称。
作为一种功绩激励制度,军功爵敞开了以“功绩”为标准的社会流动渠道,宗室贵族若无军功也将丧失尊贵身份,这给宗法贵族制以沉重打击。军功爵本是一种军队管理手段,它一度发展为社会的一般身份尺度,社会的一元性由此而强化。周爵的获得根据贵族的传统地位和宗法身份,而军功爵的予取予夺出自专制君主,由此促进了权力的集中化。
“应认为(二十等爵)目的在于:以皇帝为中心,把包括居住在里的庶民在内的人民,都组织到一元化的秩序中去。这也就是说,这个爵制具有作为国家秩序的性格。”
二十等爵的功绩制精神,代表了社会变革的方面;其社会身份功能,显示了社会的过渡性。“爵”的品位形式,具有贵族意味和传统色彩。秦与汉初,爵重于官,显示了周朝等级身份传统的历史影响。
3.禄秩和官人百吏
新式官僚的成长标志:谷物俸禄。在秦国和燕国,俸禄成为官阶。
从重“人”到重“事”:周爵的爵称来自人之尊称,军爵的爵称来自军职之称,禄秩的秩名来自俸禄额度。
周代:贵族、公卿大夫士有采邑,禄田,得爵禄。爵称“以人为本”,标志人的社会地位。
府史胥徒,得稍食。胥吏的口粮与衣装,按月发放,在年底考课定等。禄秩源于稍食。
秦汉:禄秩也用考课,按月发放,用俸禄额度作秩名,是文法吏身份的标志。稍食和禄秩的定等之法,“以事为本”,着眼于劳务和报酬。
与春秋时的采邑不同,战国时国君插手封邑的管理。封君大多只能享有封邑的收入。
三、秦汉帝国:以吏治天下
1.布衣将相和军功受益阶层
汉祖以匹夫起事,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分封不依六国旧主与旧土,而是按起义将领的实力和战功。
汉初约有60万将士因赐爵而得田宅,军爵受益面为300万人,约占当时人口的1/5,形成了一个坚定支持新政权的军功地主阶层。从高帝到武帝的120年中,军功受益阶层对于公卿守相的占有率从96%下降到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