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人间天堂”到“蛮夷之地”
【摘要】英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和《拯救溺水的鱼》尽管创作于不同的历史年代,但却分别把故事背景设在云南,对云南形象进行了刻画。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中,云南被刻画成一个理想的“人间天堂”,而在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拯救溺水的鱼》中,云南是以一个落后的“蛮夷之地”形象呈现给读者的。同是一个原型,为何会在两部英美小说中会出现如此大的落差?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并认为无论云南被塑造为“乌托邦”式的“人间乐园”还是不开化的“文明沙漠”,它均是想象建构出来的,与云南的事实不符。这是因为西方文本中的中国形象往往是同西方的思想意识、文化、政治经济和历史密不可分的,都是为服务于西方这个主体而创造出来的。
【关键词】《消失的地平线》 《拯救溺水的鱼》 云南形象
【Abstract】Creat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times, both the British novel Lost Horizon and American novel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whose stories are set in Yunnan respectively shape the images of Yunnan. In the novel Lost Horizon by the British writer James Hilton, Yunnan is portrayed as an ideal “paradise on earth” while in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created by the Chinese American writer Amy Tan, Yunnan is described as a backward and barbarian land. As the same prototype, why does Yunnan greatly differ in image shaped in the two novel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no matter Yunnan is shaped as “utopia” of “the paradise on earth” or uncivilized “desert civilization”, its images are constructed and not in accord with the factual Yunnan. 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image of China in the Western texts is alway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western ideology, culture, politics, economy and history, and is created for serving the west, the subject.
【Key words】Lost Horizon; 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images of Yunnan
一、 前言
英??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畅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把故事背景设在中国西南边陲之地,即川、滇、藏三省交界处,创造了一个美丽富饶、令世人所向往的 “世外桃源”、“人间天堂”――香格里拉。自该部小说问世以来,中国云南便与香格里拉结下了不解之缘。到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县就把县名改为“香格里拉”。此后,云南更是以“香格里拉”的盛名密切相连。直到现在,当人们提及云南随之便会想到“香格里拉”,反之亦然,可以说,“香格里拉”让云南家喻户晓,全球闻名。总之,希尔顿虚构的那个人间天堂已经打上了云南的烙印。此外,云南形象也在另外一部英语小说《拯救溺水的鱼》里出现过,但却是以负面形象得以呈现。同样是云南,为何在两部英美小说中的形象却如此大相径庭呢?
当代法国比较文学大师巴柔(D. H. Pageaux)认为“异国形象是在其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的总体认识”。姜智芹指出“一种异国形象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对异族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异国文化在本国的传播和接受等情况,同时也折射出本民族的欲望、需求等”。换言之,异国这一他者是作为形象塑造者的欲望对象而存在的,通过塑造他者这一异国形象,形象塑造者表达了自我的焦虑、恐惧及敌意,展示了自我隐秘的欲望、迷恋及梦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