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开中国慈善的道德枷锁--从“恻隐之心”到“公共责任”的价值跃迁.pdf
2013年10月 中州 学 刊 Oct.,2013
第 10期(总第202期) AcademicJournal of Zhongzhou No.10
【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研究】
解开中国慈善的道德枷锁
———从“恻隐之心”到“公共责任”的价值跃迁
刘 威
摘 要: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实践领域,现代慈善以慈善组织为中介,在分离捐赠者和受助人的同时,也让二者的地
位更加趋于平等和独立。 如果说传统慈善行为是“道义性救助”和非制度性帮困,那么,现代慈善事业则是“义务性
救助”和制度性支持,实现了从“道德施恩”向“权利本位”的转变,将过去对“圈内人”的特殊责任变成了对“所有
人”的普遍责任。 然而,中国慈善事业仍然停留在“知恩图报”式的狭隘道德关系层面,呈现出由近及远、由亲到疏
的乡里情结和关系限制。 为了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由分散个体的“恻隐之心”跃迁为广大公民的“公共责任”,在经
历个体价值释放、集体道德疲倦之余,更需要营造一种自由、宽容、轻松的道德氛围,建构一种尊重人性、彰显个性、
强调理性的道德模式,让诸如捐赠、互助、志愿之类的道德行为,能够自由自在、自然而然地生长,以正常面目出现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关键词:慈善事业;道德祛魅;权利本位;公共责任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10—0066—06
近年来,从灾难过后国人掀起的捐赠热潮,到首 不仅源于我国尚处于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转型
善陈光标的“慈善秀”,从盖茨、巴菲特千里邀约的 初期,新旧助人理念、制度和行为纷然杂陈,更是由
“中国慈善晚宴”,到“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全民慈 于道德、权力和命令仍然裹挟着慈善捐赠行为,使慈
善冷漠”,“慈善”已然成为大众生活和社会舆论的 善失去了它真正应有的意义和使命。 正是在这一点
①
流行话语之一。 但是,当人们关注各类慈善捐赠事 上,本文在公民权利和公共责任的理论语境中,尝试
件、谴责“为富不仁”行为的时候,却仍然习惯于将 以一种“去道德化”和“去权力化”的学术姿态,来考
捐赠数量和道德境界划上等号;当人们大谈“大恩 量现代慈善行为的价值意蕴和社会基础,以矫正当
不言谢”、“上善不求报”的时候,却依旧迷恋于“知 下我国慈善事业领域普遍存在的种种误识。
恩图报”、“有恩必报”的助人逻辑;当人们惊叹大灾
一、“出于道德而不止于道德”的现代慈善
大难之中“大爱无疆”、“血脉相连”的人性之美时,
却对“灾难铸就的众志成城和善良人性能否久恒” 捐赠意愿源自道德驱使,慈善救济彰显人性力
这一道德困惑置若罔闻;当人们坚信“发展慈善有 量。 自从慈善诞生以来,慈善活动便天然地与道德
助于完善福利体系、实现公平正义”等诸如此类的 相伴而生,它不仅是一种秉性善良、富于同情心和责
“主义”时,却对转型社会“只有慈善行为,没有慈善 任心的品德,更是超越亲情、融合传统人伦主义和现
事业”的悖论“问题”不求甚解。 这些分歧和矛盾, 代人道主义的公德。换句话说,慈善既是一种“内化
收稿日期:2013—08—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和推进路径研究》(12&ZD06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威,男,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讲师,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长春
130012)。
66
解开中国慈善的道德枷锁———从“恻隐之心”到“公共责任”的价值跃迁
于心”的道德观念,亦是一种“外化于行”的道德行 集、调配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pptx VIP
- 2025教学主任及教秘专项培训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x
- QC∕T 948-2013 汽车顶部装载装置.pdf VIP
- 八上名著《红岩》:故事梗概+知识点+考点大集合.doc VIP
- 《劳动经济学讲义》课件.ppt VIP
- ISO各体系认证审核前准备资料清单.doc VIP
- 巧虎目录清单.doc VIP
- 销售管理专业《销售案例研究 ( 实践 ) 》课程调研报告样本.pdf VIP
- 2025年新精通版(三年级起)英语三年级上册课件 Unit 2 Lesson 3 .pptx VIP
- 场效应MOS管AK4435参数-9.1A-30V封装SOP-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