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quot;李约瑟难题quot;——中西quot;轴心时代quot;哲学与科学关系比较分析.pdfVIP

解读quot;李约瑟难题quot;——中西quot;轴心时代quot;哲学与科学关系比较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amp;quot;李约瑟难题amp;quot;——中西amp;quot;轴心时代amp;quot;哲学与科学关系比较分析.pdf

湖北社会科学 年第 期 2017 2 ·人文视野·哲学 解读“李约瑟难题” 哲学与科学关系比较分析 ———中西“轴心时代” 赵晓红 (华东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237 ) : ,到了近代 留下了众 摘要 中国科技曾经创造过历史的辉煌,然而 ,却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 ”。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角度,选取中西哲学与科学之源头—— 说纷纭的“李约瑟难题 —春秋战国时 期与古希腊时期作一比较,从价值目标、思维方式、人与自然关系入手,以哲学与科学的迴流为突 破口进行探讨,可能找出回答这一问题的线索。 : ;古希腊;哲学;科学 关键词 春秋战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B22 B502 A 1003-8477 2017 02-0112-05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方面 致性与相似性,又正是我们比较其差异的前提。德 也曾长期遥遥领先于西方国家,然而,17 世纪中叶 国学者k 雅斯贝尔斯在著作《智 之路》中提到, 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江河日下,一泻千里。英国著 “……哲学的发展都遵循着一个相类似的曲线。它 名的学者李约瑟为此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们经过一个难以说明清楚的初期历史之后,种种基 ,保持了 (公元前 产生于 为什么中国在公元一世纪到十六世纪之间 本的观念在轴心时代 800 ~200 年) [1](p95— 然而,近现代 。” 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发达程度, 世界各地,继此之后是一段瓦解崩溃的时期 科技却没有中国产生?“李约瑟难题”一经提出,马 99) 而所谓的“轴心时代”,对应于中国即为春秋战国 上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 时期,对应于西方则指的是古希腊雅典时期。 尝试解答这一难题,但目前 无定论。本文拟从中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尽管诸侯林 西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角度考察这一难题,认为中国 立,烽烟四起,但却魔术般地诞生了一批秉绝代睿 科学一直包含于哲学之内,二者之间无法实现洄 智、具稀世才华、傲视千古、纵横思想领域数千年之 流,而在西方,科学从哲学分离出来获得了独立,打 久的哲人。在中国人的眼中, 个时代,是一个充满 通了互为裨益的洄流渠道,故而能够发展出灿烂的 奇迹与 想的时代。而几乎是同时的,在世界的另 近现代科技。 一端,古希腊在一片纷乱之中,哲人辈出,蔚为壮 ” 观,前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后有亚里士多德。他们 一、“轴心时代 哲学与科学关系相似性研究 之所以选取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作比 的思想同样影响了千秋万世,他们的名字同样流芳 较,绝非说两者毫无共通之处。恰恰相反,此两者在 千古而不朽。在西方,古希腊一直被认为是理性思 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与相似性。而这种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