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胆囊形态影像学观察.docVIP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胆囊形态影像学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胆囊形态影像学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胆囊形态影像学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胆囊形态的变化。方法:246例FD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A组)、肝郁化热型(B型)和脾胃虚寒型(C组)3组,分别以舒肝和胃丸、龙胆泻肝丸、附子理中丸治疗10天,于治疗前后应用B超观察胆囊的长径、前后径、胆囊壁厚度、胆囊内透声。并以4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246例FD患者治疗前胆囊增大154例(62.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A、B两组治疗前胆囊径及前后径与正常对照组和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或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FD发病与胆汁排放有关,中医辨证施治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胆囊形态影像学 辨证施治? 资料与方法? 1995年1月~2005年1月FD患者246例,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标准[1],并经胃镜、B超等检查排除胃下垂、胃炎、胃溃疡及胆囊炎等疾病。按文献[2]辨证分型,246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肝胃不和型130例,男30例,女100例;年龄20~62岁,平均36.0±12.5岁,病程2~5周;临床表现:两肋、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嘈杂吞酸,郁闷或烦躁易怒,情志不遂时加重,常叹息,大便不爽,舌苔薄黄,脉弦。B组为肝郁化热型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18~60岁,平均32.0±10.5岁,病程2~4周;临床表现为胃脘嘈杂返酸,胸满胀痛,胸中烦热,急躁易怒,惊悸不宁;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胀痛,脉弦数,舌红苔黄。C组为肝胃虚寒型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20~68岁,平均40.0±13.5岁;病程1~6周;临床表现:胃脘隐痛,喜热恶冷,按则痛减,手足不温,进食生冷后症状加重,泛吐清水或酸水,纳差,疲乏无力,便溏,舌质淡红,舌苔白滑,脉细弱。? 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成年人,男22例,女18例;年龄18~57岁,平均31.0±14.5岁,正常对照组与A、B、C三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施治。A组予舒肝和胃丸6g口服,每日3次;B组龙胆泻肝丸6g口服,每日3次;C组予附子理中丸9g口服,每日3次。三组均未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检查方法:由专人进行检查和记录,检查前3日患者均未服任何药物,检查当日清晨空腹,采用日本东芝SAL-32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胆囊的长径、前后径、胆囊的厚度及胆囊内回声情况。患者治疗10日后复查上述指标。?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TX-]±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配对比较,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结果? 246例FD患者中,胆囊增大154例(62.6%),正常对照组无1例胆囊增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 患者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胆囊长径、胆囊前后径及胆囊壁比较:A、B两组患者胆囊长径、前后径与正常对照组及C组比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胆囊增大者治疗前154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X2=224.17,P<0.01)。A、B两组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A、B、C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其胆囊壁厚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经超声检查胆囊均无回声。? 讨论? FD在中医属“胃脘痛”、“心下痞”等范畴,其病机多为喜、忧、思、恼、怒、悲、惊等情绪波动剧烈、持久过度或六淫邪气所致,影响了人体的生理功能,引起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3]。如悲伤肝、思虑伤脾。若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因而发生胃脘胀闷,脘痛连肋,嘈杂吞酸;肝胆相表里,胆附于内,内藏精汁(胆汁),其经脉相互络属;胆汁来源于肝,肝气不畅,致胆汁排泄失常,则出现胸满肋痛,口苦易怒,烦躁不寐,惊悸不宁。虽病变在胃,但在五行生克中,肝木克脾土,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胃存在相克关系[4]。? 本组246例中,胆囊增大154例,发生率62.6%,在治疗上采取辨证施治,全部应用中成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为临床工作中治疗FD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金震东,邹多武,许国铭.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超声胃动力学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0,12(2):70-71.? 2李乾构,王自立,主编.中医胃肠病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76.? 3杨医亚.中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8.? 4袁银根.中医基础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