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看 钱 奴》元明刊本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剧《看 钱 奴》元明刊本比较

杂剧《看 钱 奴》元明刊本比较摘要: 元人郑廷玉所作杂剧《看钱奴》,现今存世的主要有元刊本、脉望馆本和《元曲选》本。其中,脉望馆本和《元曲选》本均属明刊本。经对比发现,明刊本在文本形式、关目情节、曲牌数目、宾白等都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戏曲发展的脉络与走向,另一方面深深烙下了时代精神的印记。 关键词: 《看钱奴》脉望馆本《元曲选》本元刊本 古典戏曲典籍因产生年代、抄写、评点、刻印、收藏等原因,在流传过程中保留了不同的印记。《看钱奴》,又名《冤家债主》,全名《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为元朝郑廷玉所作。流传版本主要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以下简称元刊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以下简称脉望馆本,此处采用的是《古本戏曲丛刊四集》商务印书馆1958年所收的影印本)、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臧晋叔《元曲选》癸集本(以下简称《元曲选》本)。因息机子本与脉望馆本均属一个版本系统,故二者只选其一与其他版本对比。“因《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在仅见的元刊选集,也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①,更便于观看元杂剧的本来面貌,兹就以元、明刊本对比,分别从剧本形式、情节、曲文、宾白和角色体制上等进行说明。 一、题目正名 元刊本《看钱奴》的全名为《新刊关目看钱奴买冤家债主》,题目为“疏财汉典孝子顺孙”,正名为“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明刊本的全名为《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杂剧》,题目为“穷秀才卖嫡亲儿男”,正名与元刊本相同。由此可知,三个版本存在的最大区别是题目不同。元刊本显现出浓郁的儒教思想:仗义疏财、子孝妻贤,而明刊本均未体现,只对主人公的身份及情节做了说明,讲的是“穷秀才”卖亲生儿子的故事。 二、情节的比较 《看钱奴》在流变过程中,随着传播环境及主体的不断变化,以及舞台演出的受众不同,各版本的内容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首先,主人公性格有所不同。元刊本中,周荣祖是一个性格坚强、勇于抗争、穷不堕志的秀才,颇有气节。破落前他是个疏财汉(从题目中推知),破落后,他也不向为富不仁者低头。为逃生被迫卖子却遭贾弘义赖账,虽无奈但还是“折底骂一场”出气,东岳庙遭富家郎贾长寿赶打,他义正词严地斥责。后来他发现打人者就是自己辛苦找寻的儿子,又坚决要“捉拿去告官司”。他怀疑天命和鬼神,只信人事。而在明刊本中,周荣祖则完全变成了一个穷酸措大的秀才(题目中说其是“穷秀才”),虽然第四折他认出打人的富家郎便是自家孩儿,还满嘴义正词严地痛斥长寿“无非倚侍着钱神把俺相轻视”,但一旦长寿许诺给他一匣子金银,他就立即打消了告官的念头,还跟妻子大言不惭地解释说:“婆婆,孩儿在泰安神州打俺时节他也不认的俺”,难怪会被妻子骂成是“爱钱的老弟子孩儿”。 其次,关于周荣祖投亲的路线和起因,三个版本也略有差异。关于路线,元刊本说周荣祖住在洛阳,因家私消乏,到曹州曹南镇探亲不着,无奈将儿子卖给曹州富豪贾弘义。明刊本则皆作周荣祖是“汴梁曹州人氏”,因父亲私拆祖父所建寺庙,建房得罪神灵,神灵让贾仁(元刊本中的“贾弘义”)挖去周家埋藏的窖金,周荣祖变得一贫如洗,到洛阳投亲不遇,卖子曹州。曹州人周荣祖去洛阳投亲不遇反而卖子曹州,还唱“肯分得俺三口离乡外”,可谓漏洞百出。关于家道衰落,脉望馆本将之归为“不行善事”,而《元曲选》本一开场正末就说明:“祖上信佛,俺父亲偏不信佛,到今日都有报应也”,更为明确地提出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此外,在谈及周荣祖卖子缘由时,明刊本比元刊本更为详尽。 最后,关于周荣祖家业消乏的来龙去脉,元刊本一句带过,而脉望馆本也没有细说,《元曲选》本则先由陈德甫说明贾仁的贫寒过去与现今的暴富,再由周荣祖自述埋在后墙下的祖财遭窃,从此“衣食艰难”,只能“洛阳探亲图他救济”,在线索上将故事串联起来,使情节更为圆满。 三、宾白的变化 《看钱奴》三大版本的最大区别在于宾白的多少。元刊本宾白非常简略,只记正末的宾白,主要是记录曲文。而其他角色的说白基本上是以“某某云了”一言带过。王国维认为,元代刊本原是有宾白的,只因坊间刊刻时“盖白人人皆知”②,因此删去了。而明刊本宾白数量几无差别,量多且详细,不仅局限于正末与正旦的宾白,宾白的增加也扩充了情节,更好地交代了背景,使整个故事在结构上更完整,也更容易让人理解。下文将比较三大版本宾白的变化及其作用。 首先,较元刊本而言,明刊本出现了大量重白。最典型的莫过于第二折中周荣祖为其妻、子向店小二讨酒喝的对话。 〔旦儿云〕我这一会儿身上寒冷不过。你怎生问那卖酒的讨一锺酒儿与我吃。可也好也。 〔正末云〕大嫂。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问他讨酒吃。〔做对店小二揖科云〕哥哥。我那浑家问我那里吃酒来。我便道卖酒的哥哥见我身上单寒。与了我一锺酒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