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苏联经济面临的时代挑战
年 ,苏联雪崩式的解体令世界震撼 。对此 ,国内许多学
者提 出了不少 问题 ,进行 了有一定深度 的分析 ,试 图以苏联解体
为戒 ,探索我 国发展和强盛 的道路 。大多数学者主要着眼于苏联
国内发展进程 ,也有 的学者十分看重苏联解体 的外部因素 (特别
是外部的政治因素),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有益的观点。苏联的迅
速解体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它在一定意义上起了决定的作用 。与
某些学者探讨苏联解体 的方法或角度不 同,我们认为苏联 的解体
不能只作为一 国的过程 ,而应将其置于世界经济和发展进程 的大
环境 中去考察 。苏联 的解体是苏联 国内经济进程和世界经济进程
相互作用 的结果 ,是苏联 国内经济进程与世界经济进程发生矛盾
和冲撞而又不能及时有效地加 以解决的结果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
发 ,我们看到了苏联经济面临当代世界经济 的尖锐挑战,看到了
苏联经济在这种挑战面前逐步地败下阵来 。加之其他 因素共 同形
成不利于苏联的合力 ,从而导致 了苏联的最后解体 。
第一节 国际经济竞争与苏联僵化 的
经济体制
一 、实行产 品经济束缚 了苏联社会 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全球范 围内的商 品经济更加发展 ,生产
的社会化 、国际化趋势更加 明显,这对苏联长期实行的产 品经济
第 2 页
已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尽管战后一段时期苏联经济发展很快,但
是 ,在 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实质上 的产品经济 ,其 内在
缺陷是不能适应世界经济 的发展 ,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 中
取胜 。苏联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 的客观趋势 ,改变产 品经济模
式,主要原因在于其经济理论的僵化 。
早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就 曾指出: “在一个小农国家
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国家 的生产和产 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 明
我们犯 了错误 。” 为了纠正错误,列宁把经济与市场联系起来,实
质上是把社会主义建设与商品经济联系起来 ,从理论上承认 了社
会主义与商品和市场是可以兼容的。 在新经济政策时期 ,苏联实
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的方针 ,积极发展商品货 币关系 ,利用和发
挥市场机制 的作用 ,不但没有 引起经济 的混乱和倒退 ,而且促进
了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复苏和发展 。如果苏联沿着这样 的思路继续
走下去 ,就会逐渐融入世界经济进程 ,在与资本主义 的竞争 中发
挥社会主义 的优势 。然而 ,斯大林把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关于
商品经济和市场 的思想和主张只当作一种暂时的政策 ,否定多种
经济成分长期并存 的必要性 ,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 的作用 。在较长时期 中,斯大林实质上认为商 品经济
的属性是资本主义 的,产 品经济 的属性是社会主义 的,把商品经
济与产 品经济完全对立起来 。从而在世界范 围内逐渐形成商品经
济和产品经济的竞争的局面 。斯大林在理论上的模糊和错误在于,
马克思所说 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 的
社会主义 ,所说 的产品经济也是建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之
上 的产 品经济 。而苏联则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建立 的社会主
义 ,产 品经济没有其 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 。战前 ,苏联通过经济
① 《列宁全集 》第 卷 ,第 页 。
第 3 页
国家化使苏联经济获得很大 的发展 ,但是 ,从长期来看 ,在落后
的经济基础上实行产品经济 ,其竞争力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 。
年代初 ,斯大林在理论上虽然也承认苏联难 以完全消灭商品生产 ,
但仍然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是 “特种的商品生产 ”,全
民所有制 内部 的生产资料不是商 品,苏联应 “缩小商品流通 的活
动范围,扩大产品交换的活动范围”。 在赫鲁 晓夫和勃列 日涅夫
时期 ,苏联虽然不再简单地把商 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等 同起来 ,但
仍然认为商品关系不是社会主义 的经济属性 ,社会主义只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