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近代知识分子围绕城市的话语——从日中比较的观点进行探讨.pdfVIP

中国前近代知识分子围绕城市的话语——从日中比较的观点进行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市文化研究 中国前近代知识分子围绕城市的话语① 从日中比较的观点进行探讨 [日]山口久和著,王 标译 (大阪市立大学,日本5588585) 摘 要:在比较中日近代化进程的时候,我们知道城市状况上的差异与两国近代化的快慢情况有着很大的关联。前近代的中 国社会由拥有人口众多、文化设施完备的少数大城市与绝大多数的乡村组成,而由超过两百个封建领国组成的江户时期的日 本,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远没有中国那么巨大。两个文明在城市形态上的差异,在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与意识形态上表现出微 妙的差异。 关键词:城市;知识分子;话语;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46(2008)01—0043—07 的文化沙龙。[4]若根据常识来判断的话,苏州拥 反城市话语的泛滥 有卓越的文化价值,理应要被分享其利的知识分 日本学者在阅读中国近世士大夫、文人所作 子所艳羡与赞赏才对。可是,知识分子在说苏州 的诗文和笔记时,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那就是 和苏州人时,却总是必定指责其颓废堕落和狡 他们对城市和城市生活或者城市人抱着显著的 猾,所谓“苏人健讼,尝告连数百人,皆奸民猾胥 厌恶感和排拒感,异口同声地加以詈骂。这并非 主之”。[5]知识分子的恶言恶语也同样指向南京 特定时代、特定阶层、具有某种特定思想倾向或 和扬州。一位母亲对将赴南京参加乡试的儿子 意识形态的人如此,而是普遍如此。例如,批判 恳切地说:“南京繁华之地,儿年少未娶,恐为所 城市人的轻薄华美,日“予喜其有淳古之风,因益 诱不能自持,则致辱身亏行矣。”[6]对于这位母亲 慨叹,城市之民,日趋于轻儇侈丽为可鄙也”;[1] 来说,南京不过是一座诱惑自己前程远大的儿子 感叹风俗堕落的如“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 使其堕落的罪恶城市。此外,扬州虽然是“东南 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人之有欲, 繁华一大都会,五方杂处,富商大贾辐辏逐利之 何所底止。……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 区”,但是其“民未知俭,示之以朴。民未崇厚,示 犹是也。”[2]苏州(吴)是明清时代仅次于北京的 c口。 n暑。 crbo nify o fhm田o 。一no3口onso m 毛mm n hi o o Ja口。 之以睦。民未知礼,示之以冠婚丧祭燕饮服用之 围绕城市的话语 从日中比较的观点进行探讨■山口久和著,王标译:中国前近代知识分子曩no nmr兀_no oi no与 m o—Prm.;o mr兀n hi m m lnfe C1cols 、,》;》ocn Hl H_ o Nc f rl{》zo Bioo¨ 江南最大城市,[3](P248)以其经济实力为背景,藏 各有限制”,[7]强调扬州市民道德水准之低下和 书楼、书肆、园林、妓院、茶馆等文化设施齐全,被 予以教育之必须。 城市魅力吸引而至的知识分子们又创造了众多 这不仅仅限于个人的见解。如果看一下历 收稿 日期:2007一l2—10 作者简介:山口久和(1948一),男,日本滋贺县人,大阪市立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以清代为中心的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主 要中文著作有《中国的现代性与城市知识分子》《城市知识分子的二重世界——中国现代性的历史视域》《章学诚的知识论——以考证学 批判为中心》等;王 标(1969一),男,福建福州人,文学博士,大阪市立大学COE特别研究员,主要从事清代思想史研究。 ①本文所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