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秘集-清-张宋良.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咽喉秘集   序   十三科内,喉、齿有专科,岂不目会厌之关为十一经绾毂,式饮式食,或消或息,所 綦重,非宽髀大 比。然业擅专门,治一症必 责值,投方寸匕药,取刀贝至不訾。病涩嗌 膳啖不能 于口, 呼暴不可须臾忍。闻有能已之者,大愿免于患苦,倒廪倾,拱以进,无 毫毛顾籍心,乃稍效之以见其功,辽缓之以引其时,必蕲盈 壑而后属餍。嗟养人之患, 以为利薮,此巫匠之心也。躬窃悯然;思有以激励之,顾无所得方。有以张氏吴氏《咽喉 秘集》本见示,写图备症,述原处方,昭晰无疑,虽使不习衙推者,操药以修其效可 足 而待。其便益有三焉:资舟资车,卒然遘疾,检书按症,能辨其轻重危险,不适适规规, 惊惧忧疑,便益一;操不律,书赫蹄,呼童市之肆,咄嗟立具,无大药苦乏之便益二;肘 后之秘,传于副墨;上池之水,遍丐医门。柔存刚亡之宜,五脏六腑之汇。   其书,忸忧其说。千金之剑,必不独知; 之方,无所市重。便益三。衷是三端,亟 氏,以激励乎享帚自珍者。虽然谚有之: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是书行,恐世其业以 秘密藏中休粮方,为张、吴两先生发其覆,当有分卫无所之叹也。   光绪癸未仲秋合肥张绍棠又堂甫书于醉秋槛咽喉秘集上   咽喉秘集上   总论   夫左为咽属胃,右为喉属肺,乃一身百节之关,呼吸出入之门。《内经》云:一阴一 阳结而为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 二脉共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胀甚则气痹。痹者,不仁之谓,此喉痹之所由 名。而乳蛾、喉痹、缠喉等症,皆痹类也(吴氏说)。有风、寒、火、湿、毒、虚之别, 或风火相搏肿虚火也;脉细而缓者,虚寒也。六者之象,可类推也。大凡初起之症,诊右 寸洪紧肺风也,两关浮数胃火肝风也,左寸浮洪心火也,右寸沉迟肺伏寒也,右寸洪细肺 伏热也,右尺洪大三焦火旺也,左尺浮洪而有力肾虚火炎也。六脉大略论治,俱可用六味 东加减。症若凶险,脉宜细诊,再察形穷源,对症用药,自然可愈。《经》云:神圣工 巧,不过望、闻、问、切,细心推详,庶无差误耳(张氏说)。   喉症分经   喉有二孔:左为咽属胃,纳食之关;右为喉属肺,纳气之关。口内上 属胃阴,下 属 脾阳,舌之中属心,四围属肺,舌根亦属心、小舌又名蒂丁属胃,喉之左右舌根属肝,外 两耳垂下亦属肝,牙根上属胃下属脾。舌胎白主寒,黄主热,焦热甚、黑热极。凡舌胎不 单论色,但有津者非真热,不可概投凉药,宜引火归原。大舌边乃脾火,可用清凉之剂。 喉痈地位属肝,再连内寸许,或烂或肿,俱属脾胃火毒之症,结毒亦有之,但结毒者两关 脉必沉,两关脉浮,非结毒也。此分经大略,再考图形便悉(张氏说)。   咽喉治法要论   医者,当审其病由,参之时令,必须大涌其痰。去痰之法,先备温水,使病患漱口, 如点刺,或吹药,令其垂头,流去痰涎,俟痰涎少止,仍以温水频频漱之。   如虚弱人及病势重者,须要着人扶好,或用银针刺其患处。风热则散之,火症则清 之,甚者下之,阴寒者温之。若初起骤用寒凉之药,则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其毒乘虚而 入,即喘不休,死不救矣﹗大抵风热症十之七,火症十之三,寒症十无一二也。   病昏沉痰多气急,饮食不进,发热不退,牙关紧闭,脉息微弱者,症必重。   人事不醒,痰气上攻,声如雷,呛食,眼张,天柱倒陷,面墨色焦,鼻如烟煤,张煽 不定,目睛突出,汗发如雨,咽喉干痛,声哑无痰,手足麻至膝盖,发喘及呃,脉息如 丝,乃死症也。   临症用药,生死反掌,医者不可怀希冀之心,故意延挨。病者不可起懈怠之念,以致 决裂。古云:走马看咽喉,不待少顷者,即此谓也。   遇症用药后,痰少肿退即愈。如已溃,用药后越两日即可进饮食者,三日后无不收 功。   喉癣用药后,患处要变红色,知痛痒,有津液润泽者可治,用刀针须向自己勾来,不 可向病患口内剔去。   咽喉忌下刀之地有四处:咙化、哑门穴、喉关两坳上、舌下筋。若用刀,其刀头上须 蘸巳药,或申、亥药,庶不作痛。   临症先诊其脉象轻重,后看其患处深浅。若脉绝、脉怪、脉死,则无须用药矣。因毒 已入腹,非药力所能挽回也。   缠喉风及阴虚喉癣二症,最险而难治,至危而不易识,缠喉风内外无形,其患在关 内,上面有红丝,如未入心尚可用药,已入心则不治。凡遇此症,宜早治,在一日半日之 内,可保无虞。阴虚喉癣,如痨虾皮形,有青白点子,高低大小,状如暑天 子,其症虽 危,延日最久,或一年半载而死,或一月或半月而死,如起病数日之前治之,十症可得九 愈。看喉肿处,其色变红者,即成脓之候,可不刺而自溃也。   喉症用糯米泔水,或甘桔汤,或薄荷汤,俱要温和为主,山楂焙燥磨细末,煎药内可 加一撮,乃消肿去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