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件4脏 腑1
第三章 脏 腑 概述 1.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象的“藏”,是指藏居于体内的脏器;而“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即是指藏居于体内的脏器表现于外的生理或病理征象。藏象学说即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形体、诸窍之间、脏腑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2. 脏腑的概念及分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中医学将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五脏指心、肺、脾、肝、肾,其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其共同的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其共同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在形态方面与六腑相近,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精气,又与五脏雷同,故另立一类,称之为奇恒之腑,所谓“奇恒”,即是异乎于五脏六腑之意。 3. 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区别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以“泻而不藏”为特点,为“传化之腑”;奇恒之腑贮藏精、血、髓、胆汁等精微物质,具有“藏而不泻”的特点,因此称为“奇恒之腑”。 4.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这一整体观体现在: 以五脏分阴阳,一阴一阳相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 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按照藏象学说的理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人的精神情志与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这在《内经》等文献已有所记载。《素问》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进一步把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加以科学的分类,探讨其与各脏生理活动的关系。 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五脏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五脏与精神情志活动的关系,来沟通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持着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 另外,中医学每一个脏腑的含义,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亦不单纯是指解剖学上的某一个具体脏器,而主要是一个生理学、病理学的概念。因为在藏象学说理论形成的初期,主要着眼点在于脏腑生理或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而略于脏腑形态学的观察。因此中医学所说的心、肺、脾、肝、肾等,虽然与现代解剖学脏器的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活动、病理表现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别。中医学中某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学中的某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中。故而,中医学所说的脏腑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例如,中医学所说的心,除了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脏功能外,还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系统的部分生理功能。而现代医学所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则与中医学所说的多个脏腑的功能有关,如心、肝、脾、肺、肾、胆等。 第一节 五脏 一、肾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 肾藏精:欲掌握肾的这一功能,必须明确以下概念: 1. 肾藏精的含义:藏,即闭藏,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对精气的闭藏,是将精气藏于肾中,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其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 2. 精的含义:精是构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是泛指一切精微物质,统称为“精气”。该种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狭义之精,是指肾所藏的生殖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和机体发育成熟后自己产生的生殖之精。该种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 3. 肾中精气的主要来源:肾中精气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所谓“先天之精,即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所谓“后天之精”, 包括“水谷之精”和“脏腑之精”。即指机体在出生之后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及由脏腑所化生的精微通过代谢平衡后所剩余的部分,输注于肾,成为肾精的一部分。 4. 先、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后天之精的化生,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先天之精亦依赖于后天之精的滋养与补充,才能日臻充盈而不致耗尽。 注意点:①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有异,但均藏于肾,二者融为一体,统称为“肾精”。 ②肾精与肾气的含义在中医学中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产教融合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docx
- 光合作用(优秀公开课件)(共63张PPT).pptx VIP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同步教材习题答案.doc VIP
- 金工深度研究:基于趋势和拐点的市值因子择时模型.docx VIP
- Iphone7如何下载旧版微信.pdf VIP
- 07S906 给水排水构筑物设计选用图 经典图集.pdf
- GB50654-2011 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pdf VIP
- 迅达3300AP电气原理图(中文精简版).pdf VIP
- 八大作业安全管理制度.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