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经济伦理思想论略.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夫之经济伦理思想论略

王夫之经济伦理思想论略收稿日期:2011-12-14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女性美德建设研究”(11JD720010)。 作者简介:禹芳琴(1970-),女,湖南邵东人,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广州,510521。 摘要:王夫之的经济伦理思想以“理欲合性” 、“理寓欲中”的人性论为前提基础,以“义利并重”、“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为价值取向,以“自谋其生”、“自由恒畴”的“自谋论”为价值目标,以“俭奢有度”、“絜矩之道” 的俭奢观为伦理旨归。他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清初经济的繁荣,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冲击了封建专制政体,在当今也能够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王夫之;经济伦理思想;人性论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2-0021-05 王夫之一生涉猎极广,学识非常渊博,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主要成就是在哲学方面。哲学是其思想的核心,是其全部学术成就中的活的灵魂,而他的伦理思想是和其精湛的哲学思想紧密相联的。他对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中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予了批判性总结。但是作为一个中小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仍然陷在“天人关系”的旧框架之中,仍然受着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但是其经济伦理思想反映了明清之际市民阶层的要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包含着一些民主思想的萌芽,显示出从“人的依赖性”到“人的独立性”发展的新的历史动向,昭示着同传统道德价值思维方式的错位,具有近代启蒙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色彩。 一、“理欲合性” 、“理寓欲中”的人性论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义利之争”、“理欲之辨”是宋明以来中国伦理学的主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无法绕开的经典命题之一。争论所及,实际上是道德同社会物质生活的关系问题。王夫之从“理气合一” 的元气本体论引申出 “理欲合性”的人性论,进而提出“性日生日成”、“未成可成”的“继善成性”的人性发展理论,有力批判了宋明道学家将“理”与“欲”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理”和“欲”都属于人所固有的东西,“理欲合性”、“理寓欲中”,王夫之以此作为其经济伦理思想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王夫之反复申说“理依于气” 、“理气合一”的道理。他说“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1]王夫之所言之“理”,就是自然界固有的条理、规则和秩序,是历史发展的“当然之宰制”的客观规律。“气”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所以理亦是气之理。他认为“天无无理之气” [2]。“理”既“非一成可执之物”,但又不能脱离事物,脱离物质性的“气”而存在。[3]“理”是“气”的存在和演化方式,气凝为物而形成宇宙秩序。王夫之从元气本体论中引出其人性论,坚持严格的理气合一的立场,认为理在气中,性就在气质之中。“所谓气质之性者,犹言气质中之性也。……是气质中之性,依然一本然之性也。” [4] 王夫之进而引申出“理欲合性”的人性学说。他认为人性中既包含着仁义礼智之“理”,也包含着声色臭味之“欲”,这两大要素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过在理欲二者中,欲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他说:“饮食男女,皆性也;理皆行乎其中也。” [5]王夫之认为,只有发明了用火和种植庄稼,以煮熟的谷物为主要食物,人们的身体不再感到燥热难耐而需要御寒了,才开始需要穿衣服,人们的性情才开始变得温和起来,于是才能“天下治”,即“天育之,圣粒之,凡民乐利之,不粒不火之禽心,其免矣乎!” [6]也只有天下治才“可以为文”;而道德不能离开人的物质生活欲求,“善恶赖籍于生计”。[7] 在王夫之看来,人类共同的物质生活欲求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基础和实在内容。他将天理寓于欲中,肯定人欲在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承认人欲的合理性和普遍性,认为人欲是道德产生的前提。但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欲望,好恶利益有巨大差别,所以需要进行道德调节,从而使大家的公欲(欲望)得到满足,道德准则就此产生。 王夫之认为社会的道德伦常并非如道学家所言的未有天地之前就永恒存在的“天下之定理”,而是人类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王夫之看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进化,人类从野兽进化而来,经过茹毛饮血、人兽不分的野蛮时代,才逐渐进化到伦明、礼定、法正的文明时代,道德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道德关系、礼乐教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的必然性。这种客观必然性是同人类的物质生活状况紧密相联。王夫之的这种思想对批判宋明道学家的封建蒙昧主义、复古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人性的形成和发展,王夫之认为是人的学、知、行的能动过程,即“习与性成”,是不断变化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