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观察及应用
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观察及应用作者单位:810000 青海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通讯作者:马彩虹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50%。
2.3 从斑块特征看,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扁平斑最多见。见表1及图1。
表1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态特征参数比较 n(%)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基本病因。研究发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虽然动脉硬化尚未发展为动脉狭窄而直接影响脑供血,但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加[3]。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缺血发作有显著相关性,而且斑块体积增大,后期发生神经损害事件的危险性亦增加[4],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因素。本组观察发现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为86.4%,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16.7%),这与文献报道[5]结果相似。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动脉分叉、起始、弯曲及转向等影响血液层流的部位,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内膜。由于其解剖特点,血流缓慢,涡流形成,容易损伤内膜,继之高密度乳糜微粒及脂蛋白聚集于这些粗糙区域,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分叉处最为常见,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这一点[6]。本组观察也显示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率为64%,远高于其他部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斑块的数量和性质随发病年龄、病情和病程逐渐演变。本研究病变组粥样硬化斑块以扁平斑、软斑及硬斑为多见,国外文献报道,91%的局灶性脑卒中和76%的TIA患者颈动脉管腔狭窄50%[7]。而本研究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50%)发生率仅为1.5%,远低于国外的报道[7]。而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86.4%,这表明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可能以斑块居多,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此与文献报道一致[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颈动脉是最容易受累的大血管之一,因其位置表浅,易于暴露,高频体表探头的应用,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可重复应用的常规检查项目,对判断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性质、动脉狭窄程度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萍,吴静,赵逸,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6(16):448.
[2] 张敬霞,王宏光.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4):547.
[3] Bots ML,Witteman JC,Grobbee DE.Carotid intima-media wall thickness in elderly woman with and without atherosclerosis of abdominal aorta.Atherosclerosis,1993,102(1):99-105.
[4] Lannuzzi A,Wilcosky T,Mercuri M.et al.Ultrasonographic correlate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and stroke.Stroke,1995,26(4):614-619.
[5] 王和得,焦守风,潘继军,等.B型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28-3129.
[6] 张志宏,韩昌义,丁月星,等. 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1):15-16.
[7] Zhu CL,Norris JW.Role of carotid stenosis in ischemic stroke.Stroke,1990,21(8):1131-1134.
[8] 陈绪才,卞建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6(2):127.
(收稿日期:2011-06-02)
(本文编辑:梅宏伟)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