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辣椒新品种久星巨椒选育报告
辣椒新品种久星巨椒选育报告摘要 介绍辣椒新品种久星巨椒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其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久星巨椒;选育;自交系;一代杂交种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41-01
1 选育过程
果大、果皮黄绿色、质脆微辣的鲜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对85个辣椒育种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比较,选出高代自交系jz1、jx2。其中,jz1叶色浓绿,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果个大、羊角型,果皮黄绿色,坐果率高,辣味浓,抗病性强,适应性强;jx2早熟性强,果个大、粗羊角型,果皮黄绿色、微辣,农艺性状优良。2004年利用jz1作母本、jx2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2年的田间观察与鉴定,一代杂交种植株长势强,株型紧凑,抗病性强,早熟、果皮黄绿色,果大,果肉厚,果面光滑,口感好,辣味适中,符合育种目标要求,2006年育成辣椒一代杂种久星巨椒。
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早熟、耐低温弱光、生长势强、产量高、抗性强、质优、风味佳、商品性状优良的特性,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质优、高效的辣椒新品种。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006—2007年在平顶山市园艺科学研究所试验田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小区面积为10.8 m2,设3次重复,以洛椒七号为对照。2005年前期产量、总产量分别为32 947.05、78 809.40 kg/hm2,比洛椒七号的前期产量、总产量增产21.63%、16.34%;2007年前期产量、总产量分别为34 119.6、82 139.4 kg/hm2,比洛椒七号分别增产20.89%、16.10%。2007—2008年进行省内外多点试验,久星巨椒前期产量平均为31 130.4 kg/hm2,总产量平均为77 794.8 kg/hm2,比对照洛椒七号分别增产22.70%、15.79%。2008—2009年在河南鲁山、安阳、南阳等地安排了久星巨椒的生产示范,以洛椒七号为对照,结果表明:久星巨椒鲜椒产量均在75 t/hm2以上,比对照洛椒七号增产15%以上。
2.2 抗病性
久星巨椒抗病性强,在人工接种鉴定试验中,表现较抗病毒病,病情指数为6.23,明显低于洛椒七号的25.40,中抗疫病,病情指数为13.33(洛椒七号疫病病情指数为28.47)。
2.3 熟性
综合田间鉴定、品比试验、多点试验,久星巨椒早熟性强,初花期、结果期比洛椒七号提早5~7 d,前期果个大,结果集中,适宜于保护地早熟栽培。
3 特征特性
早熟性强,株型紧凑,坐果率高,农艺性状优良。从育苗至采收青熟椒需90~95 d,门椒坐生节位7节,同节着生1~2朵花,果实呈粗羊角型,顺直,果面鲜亮光滑,青熟果黄绿色,平均果长30 cm,平均果肩宽3.6 cm,平均单果重66.7 g,红熟果呈深红色,单株平均结果34.48个。辣味适中,口感好,丰产性强,平均采收鲜椒75 t/hm2以上。
4 栽培要点
4.1 掌握适宜的育苗时间,选择适宜的育苗设施、育苗方式
辣椒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5~30 ℃,最低温度15 ℃,幼苗及植株生长适温为白天27 ℃,夜温20 ℃。开花坐果期的最适宜温度为15.5~20.5 ℃,高于35 ℃不能坐果。
根据辣椒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的需求不同,结合育苗场所、设施和辣椒生长季节对辣椒栽培方式进行选择。大棚春提早栽培和温室早春茬栽培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撒播育苗;秋冬茬、越冬茬栽培的辣椒要求8月初露地荫棚营养钵育苗;露地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撒播育苗[1-2]。
4.2 育苗土准备
壤土和腐熟有机肥比例为6∶4,每1 m3育苗土加入草木灰15 kg、过磷酸钙1 kg。用55%敌克松600~8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于播种前3周均匀喷洒苗床土,用塑料薄膜盖严密闭5 d,然后揭去薄膜2周,待药性挥发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厚度2~3 cm或装营养钵,再行播种。
4.3 苗期温度管理
播种后保持白天气温28~30 ℃,夜温18~20 ℃,70%苗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撒播育苗2叶1心或3叶1心时及时分苗,分苗前要低温炼苗2~3 d。分苗后1周内要保持较高温度,平均地温18~20 ℃,气温28~30 ℃,夜温20 ℃左右。缓苗后降低气温,白天20~25 ℃,夜间15 ℃左右,但不能长期低于10 ℃[3-4]。
4.4 苗期水分管理
播前浇足底水,出苗后若缺水可用喷雾器向床面喷水。分苗后至新根长出前一般不浇水,心叶开始生长后,可结合床土墒情于晴天上午浇水。
4.5 选择适宜密度,及时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