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梨园-播撒文化向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飘梨园-播撒文化向往

香飘梨园:播撒文化向往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在历经全国范围的戏剧低谷之后,豫剧的高亢婉转又开始随着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的哨音,款款走近亿万人的心灵深处,继续张扬扣人心弦的魅力。 传播缘于一次契机 1994年,在全国戏曲处于低迷的背景下,河南电视台率先创办了《梨园春》这样一个戏曲栏目。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尝试,但它却在之后成就了一个奇迹。 “其实《梨园春》并不是一出生就顺利的。”《梨园春》主创人员蒿援成说。 1994年开播时,《梨园春》只是一个常规性的戏曲栏目,因为节目的形式太老套,缺乏现代意识,推出后反响平平。台里本来打算取消这档节目,后来不少中老年观众和家庭主妇打电话到台长办公室抗议,这才保留下来。 1999年,《梨园春》果断进行了改版。 改版后的《梨园春》通过不断地尝试,抓住了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大众文化,一个是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他们采用擂台赛、现场直播、场内场外打分、设大奖、热线电话等一系列手段,充分调动和刺激了人们的参与意识。 为了适应电视节目快节奏的演播要求,《梨园春》主创人员对传统戏曲的表演进行了大胆改造,一般只让演员演唱精彩片段,以避免传统戏曲节奏慢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对戏曲种类的选择上,不再拘泥于豫剧一种,只要是传统曲艺,统统可以登台。这样一来,戏路大开,观众成倍地增长。 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互动,《梨园春》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天天开着面包车,从郑州金水河畔、商城路三角公园练唱的戏迷堆里拉票友。这些人到了之后,先坐在观众席上,等名家名角唱完后,就从里面挑两个上台唱。《梨园春》一时间轰动异常。 一期期擂台赛打下来,汇聚的擂主也越来越多,到了最后,擂主的总决赛和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打起了擂台。 这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台下是观众,台上是演员,今天是观众,明天就可能是演员,这种被称作“河沿文化”的传播方式,真正帮助《梨园春》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参加擂台赛的观众不止一次说,《梨园春》一路走来,处处播撒着戏剧的种子、激发起了大家的乡土情怀和本土意识,也让他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优势,这是他们看重它的关键。 这些年来,《梨园春》把直播现场搬到了农村、搬到了边疆、搬到了台湾、搬到了赈灾现场,还搬到了首都北京。 节目的样式、种类也一直在翻新。原来栏目存在的“土、粗、俗”的面貌得以改观,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精美、精细、高雅的舞台环境,让人耳目一新。 另外,《梨园春》又推出了“外省戏迷擂台赛”,吸引了外省的戏剧爱好者源源不断地参与。这样的影响是,外省的电视台也纷纷上马了戏剧节目。山西、河北、新疆等地,结合本土的戏剧特色,推出了形色多样的剧目。 “从这个角度来看,《梨园春》不觉间成为河南文化传播的使者。”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编导蒿援成说。 豫剧艺术的基层力量 来自《梨园春》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每周报名参加《梨园春》擂台赛的观众,多达500人,节目运作到今天,早已突破5万人,而通过初试和复试的“储备”选手,目前有600多个。这些人要打完擂台需要5年的时间。 《梨园春》栏目的编导骄傲地说,这些就是大众艺术的感染力量。台下都是普通的戏迷,在《梨园春》的擂台上一唱,或许就成了“角儿”。 这是以豫剧为载体的《梨园春》营造的最成功的大众文化传播场,它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成千上万的戏迷,也成就了不少戏迷的明星梦。 家住山东鄄城的孙鸿雁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她童年的记忆里,收音机里经常飘出豫剧《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唱段。她跟着听,又跟着唱。15岁那年,孙鸿雁进入县豫剧团当了演员。1983年剧团解散。孙鸿雁的梨园梦一停就是16年,生活也陷入极度困境。她刷过酒瓶,当过搬运工,还卖过冷饮。1999年年底,孙鸿雁在丈夫的鼓励下,赶到郑州,参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戏迷擂主争霸赛”,没想到一下子获得了“《梨园春》半年擂主争霸赛”冠军。 回到家乡,更多的意外在等着孙鸿雁:菏泽市市长亲自接见她,市“四大班子”为其开庆功会。2004年,在获得“《梨园春》五年擂主总霸主”后,孙鸿雁开着奖给她的“帕萨特”轿车回到县城,发现大街小巷挤满了欢迎她的人。 豫剧,这个河南走出的文化使者,跟它的追随者一起,再一次见证了自己的魅力。 文化大省的另一名片 有人说,《梨园春》成就了豫剧,它使豫剧在戏剧普遍低迷的今天又一次红火起来,给了传统戏剧复兴的希望;有人说,豫剧成就了《梨园春》,在这个人口近亿的省份,众多的豫剧戏迷是它成长的肥沃土壤,豫剧造就了《梨园春》长时期的辉煌。 的确,在《梨园春》走红的同时,豫剧也在全国唱响,豫剧也取得了诸如《程婴救孤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