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及生理活性探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及生理活性探究进展[摘要]简介了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性质,并对该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尤其是利用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重点介绍,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说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黄酮;大孔树脂;抗氧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Research Progress of Flavonoid Extrac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PENG Ying, XING Jian-mei, XU Qing, LUO Hong-yu *
(Academy Of Food and Pharmac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flavonoids. And the extraction,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m, especially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use of macroporous resin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s. It also discusses 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flavonoids which recovers a broad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m.
Key words: falconoid; macroporous resin; anti-oxidation activity
黄酮类化合物(Falconoid),又称生物类黄酮,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天然产物,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有一部分是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1]。由于最先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一个酮式羰基结构,又呈黄色或淡黄色,故称黄酮。现在所讲的黄酮类化合物己远远超出这个定义范围,有的并非黄色、而是白色、橙色及红色等,分子结构也有显著差异。黄酮分布广泛,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的推出[2]。
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具有乙苯基吡喃酮结构的一类黄色素,现指以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其结构的共同的特征是均含有C6-C3-C6基本碳架,即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它是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多以糖苷形式存在,包括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广义的范围还包括查耳酮、异黄烷酮、双黄酮及茶多酚。比如: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醇极其衍生物、紫檀素等因分子中有不对称原子,故具旋光性,而黄酮苷元无旋光性,黄酮甙类由于在结构中引入糖分子而有旋光性,多为左旋。
一般的黄酮甙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溶液中;被糖甙化后,水溶性增加,脂溶性降低,较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稀碱溶液,难溶于苯等有机溶剂。黄酮类化合物含有酚轻基,故多显酸性,其酸性强弱与酚轻基数目和位置有关,据此可以利用pH梯度来分离黄酮类物质。
另外,黄酮类化合物带有酚羟基和γ-吡喃酮环,可与多种物质发生特征反应,作为黄酮类化合物鉴别的定性分析方法。与盐酸-镁粉、钠汞齐、四氢硼钠等发生还原反应,用于鉴定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化合物;与金属盐类如铝盐等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用于鉴别分子中含有3-羟基、4-羰基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与碱、五氯化锑及Gibbs试剂等反应,区别查耳酮类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或鉴别5-OH对位未被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浸渍法、酶法提取、乙醇回流提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CO2提取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原料的特性来选用。
浸渍法是将植物粉碎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溶出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3]。该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时间长,浸出率较差,并且如果采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一般需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乙醇回流提取是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该法既能克服水提法存放易霉变缺点,又有较高的提取率和所得提取物黄酮含量,后续过滤、回收溶剂、干燥等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