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渝北区农业面源污染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渝北区农业面源污染思考

对渝北区农业面源污染思考 对渝北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思考 潘建华 李玲 (重庆市渝北区土壤肥料站,重庆 401120;) 摘要:近年来,渝北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投入品和农作物秸秆等种植业污染源、畜禽粪便等养殖业污染源、水产投肥、用药等养殖业污染源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源,严重影响饮水安全和食物安全,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就渝北区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渝北区(含北部新区)辖22个镇8个街道,251个行政村,2007年底总人口90.18万人,其中农户总数18.41万户,农业人口52.83万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玉米、红苕、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有果树、蔬菜。2007年全区实有耕地面积42.91万亩,其中田24.55万亩,土18.36万亩。当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09.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25万亩,粮食总产量18.3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2.55万亩,总产量7.23万吨;玉米播种面积16.96万亩,总产量6.24万吨;红苕播种面积16.3万亩,总产量1.68万吨(折合粮食);小麦播种面积9.52万亩,总产量1.77万吨;油菜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量0.5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6.17万亩,总产量32万吨。畜牧业以猪、牛、羊、兔、鸡、鸭、鹅为主,2007年末大牲畜总头数1.48万头,年末生猪、羊存栏分别为27.02万头、2.31万只;年内出栏肥猪、羊、兔、家禽分别为45.52万头、7.11万只、85.64万只、830万只;当年肉、奶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50350吨、18141吨、4944吨、6635吨;2007年全区预算内财政收入21亿元,除开北部新区为10.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9元。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区农业面源污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人们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土地产出,通过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提高经济收入,农用化学品、畜禽粪污、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阻碍全区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及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为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发展循环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渝北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渝北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渐突出。全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投入品和农作物秸秆等种植业污染源、畜禽粪便等养殖业污染源、水产投肥、用药等养殖业污染源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源。 (一)种植业污染源: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流失量大,利用率低;农村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 1.化肥 2007年,全区30个镇街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12507吨,单位施用量为29公斤/亩,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安全上限15公斤/亩。渝北区化肥施用量较大,氮肥施用总量7566吨,磷肥2544吨,钾肥1190吨,复(混)肥500吨。肥料种类主要有: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化肥的施用方式为底肥深施,追肥有条施和叶面喷施等。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1.复种指数高,我区主要种植模式包括麦-玉-苕套作,稻麦轮作,稻菜轮作,稻油轮作,榨菜玉米,春秋玉米轮作,榨菜玉米红苕套作,玉米秋菜轮作,茄子(辣椒)丝瓜(冬瓜,苦瓜)秋冬季菜(莴笋,莲白,花菜,大白菜),蕃茄—秋豇豆(黄瓜)--莴笋瓢白大白菜,早南瓜—黄瓜—黄瓜—冬季菜,黄瓜—黄瓜—黄瓜—冬季菜,木耳菜—丝瓜—瓢白莴笋—冬寒菜,四季豆—蕃茄—冬季菜,茄科类—反季节菜—莴笋瓢白花菜等。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肥料施用次数频繁,施用量高。2.化肥利用率低,全区肥料利用率为氮肥35%、磷肥18%、钾肥32%。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生产压力。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占损失比重的60%以上,地表径流带走和下渗至地下水中占损失比重的20%左右。目前使用化肥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一是矿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本底。长期大量使用造成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二是氮磷钾比例不协调,氮肥过量,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三是设施栽培田块超量施用化肥,加之频繁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 2.农药 全区每年使用农药162吨(折纯量),单位施用量0.38公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由于粮食作物、水果、蔬菜病虫大发生,其用药量居高不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