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急性阑尾炎100例初步总结.doc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急性阑尾炎100例初步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急性阑尾炎100例初步总结

1959年资料4 中医治疗急性阑尾炎100例初步总结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中医治疗急性阑尾炎100例的初步总结 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阑尾炎研究小组   阑尾炎祖国医学谓之肠癰。肠癰就是肠内生癰的意思,肠癰还包括阑尾、盲肠以及其周围之炎症。患者卧时常屈其右足以缓痛,故又有“缩脚肠癰”的俗名。   按肠癰之名,最早见于秦汉时代的内经。其治疗法则,后汉强仲景金匮中已指出“肠癰脓未成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脓已成宜薏苡附子败酱散”。巢氏病源更说明“病由气血蕴积,结聚成癰,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我们根据以上理论在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方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以消瘀泻热为目的的疏滞通瘀汤,治疗急性阑尾炎,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院在党的中医政策光辉照跃下,中西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下,自1958年8月到1959年3月中旬共用疏滞通瘀汤治疗了急性阑尾炎一百例,今作一初步总结报告。    病例分析   本组应用中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病例,都经住院详细检查,确认为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就其一般情况分析如下:   一 发病率   (1)性别:一百例中男性41例,女性59例,男和女之比例为1:1.4左右。   (2)年龄:本组病例中最低者10岁1例。11-20 岁23例。21-30岁40例。31-40岁24例。41-50岁8例。51-60岁以上4例。最高者78岁。   二 发病时间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本组病例以24 小时之内者为最多共68例,占68%。24-72小时的25 例。72小时以上的7例。   三 临床症状   (1)腹痛:腹痛为急性阑尾炎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本组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腹痛,其性质一般为持续性,或持续性阵发加重,其部位都先后限局于右下腹部。   (2)恶心及呕吐:75例均有恶心,其中36例兼有呕吐,呕吐次数1次到数次不等。   四 体征   (1)右下腹压痛:所有病例均有右下腹压痛,且以麦氏点及其附近为最多。   (2)反跳痛:于压痛部位同时有反跳痛者61例。   (3)腹壁肌紧张:40例有程度不等之腹壁肌紧张,占40%。   (4)罗氏症:41例有用力压迫左髂窝部时有右下腹部的疼痛,占41%。   (5)肛门指针:47例于肛门内指诊检查时于盆腔内右侧有压痛,占47%。   五 体温 入院时体温以37.5℃(腋表)以下者为最多,共73例,占73%,37.6℃-38℃19例,38℃以上者8例。   六 白血球总数 入院时白血球总数在8000/mm3以下者14例,占14%。8000-10000者13例。10000-12000者16例,12000-14000者24例。1400016000者21例。16000-18000者4例,18000以上8例。其中以8000-16000者为最多,占73%。   七 伴随其他疾患者 计有缩窄性心包炎、子宫颈癌、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个月妊娠、六个月妊娠、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溃疡病、感冒、下颔淋巴腺炎各一例。    治疗   一 处方 本院中医郜香圃大夫在自己治病经验的基础上合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汤、芍药甘草汤三方加减,暂定名疏滞通瘀汤。本组一百例急性阑尾炎均系服用此药治疗。其处方如下:   赤白芍各五钱,全当归五钱,丹皮三钱,败酱草五钱,南瓜子五钱,薏苡仁五钱桃仁泥三钱,酒川军钱半,广木香钱半,赤茯苓三钱,广皮炭三钱,炙甘草一钱。   方药功能:芍药行营气,甘草和逆气,大黄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之伏火,瓜子主溃脓血,薏苡除热破毒肿,败酱排脓利结热毒气,当归和血排脓去瘀生新,木香理气止痛,赤茯苓除湿泻热,陈皮理气止呕。   二 病例选择 凡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没有穿孔形成弥散性腹膜炎者,均用中药治疗。   三 治疗方法 早期急性阑尾炎患者,一般给予半流质饮食。炎症较剧,食欲较差者给和流质饮食。中药服法根据病情之轻重,每天服药一剂至两剂,一剂药分二次煎服。一般每日服二至三次(相当一剂或一剂半),病情重笃者可服药四次(相当于二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检查右下腹无压痛者可出院,出院后再服药二至三剂使其炎症完全治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腹痛发作时可加服一次中药、或配合针灸——针刺双侧足三里及阑尾压痛点(在双侧之小腿外前方,相当于足阳明胃经上,有部分病人可找到一压痛点,双侧 均有),留针二十分钟。遇有便秘时,在处方上酌加酒川军和风化硝。    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变化   一 腹痛 服药后绝大部分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