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ESC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解读
2009年ESC晕厥诊断及处理指南解读
2009年ESC晕厥诊断和处理指南解读_
ESC关于晕厥诊断和处理指南首次在2001年制定,2004年进行了更新,今年发布的新指南强调了两点,一是强调晕厥患者评估的两个目的,即明确病因和危险分层;二是突出了多学科和广泛性,共76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参和了该指南的制定。新指南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 在一过性意识丧失(T-LOC)大框架下,对晕厥的分类进行了更新。
2 增加了流行病学方面的新数据。
3 初始评估后,针对心源性猝死(SCD)和心血管事件,提出了新的危险分层方法。
4 延长监护基础上,强调了诊断策略的重要性。
5 更新了循证医学的新证据。
指南总共分为五部分,前三部分分别介绍了晕厥定义、分类、病理生理机制、流行病学、预后,以及诊断和处理。第四部分介绍了特殊人群中的晕厥,包括老年人晕厥、儿童晕厥,以及晕厥和驾驶的关系。第五部分介绍了晕厥诊治的模式,强调了多学科协同诊治的重要性。这里主要就前三部分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
定义、分类和病理生理机制、流行病学以及预后
1 定义
晕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引起的T-LOC,特点为快速起始、持续时间短和自发完全恢复。
2 分类和病理生理机制
T-LOC分为外伤型和非外伤型。非外伤型T-LOC包括晕厥、癫痫、精神性假性晕厥和其他少见情况。因此,晕厥应注意和外伤型和非外伤型其他T-LOC的鉴别。
依据病理生理机制将晕厥分类如下:
2.1 反射性晕厥(神经介导晕厥)
主要是掌控循环的神经系统对于不恰当刺激因子的过度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导致动脉血压和全脑灌注的降低。依据触发因素不同又可分为:
2.1.1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情绪或直立位诱发,之前常伴随自主神经激活的表现(大汗、苍白、恶心)。
2.1.2 情境性晕厥,和一些特殊情境相关,如运动后晕厥等。
2.1.3 颈动脉窦晕厥,颈动脉窦按摩(CSM)可确诊。
2.1.4 不典型晕厥,多数没有明确的触发因素,诊断主要基于除外已知晕厥的病因(无器质性心脏病)和直立倾斜试验的可重复性。
2.2 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
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2.1 典型的直立性低血压(OH)
是指站立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见于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ANF)、低血容量或其他类型的ANF。
2.2.2 初始OH
是指站立即刻血压降低40mmHg,然后自发、快速恢复至正常,低血压和症状持续时间较短(30s。
2.2.3 延迟(进展性)OH
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主要和年龄相关的代偿反射损害有关。
2.2.4 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
多数见于年轻女性,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直立性不能耐受,但没有晕厥,伴随心率明显增加(增加30bpm或120bpm以上)以及血压的不稳定,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
2.3 心源性晕厥
2.3.1 心律失常性晕厥
最常见心源性晕厥的病因。心律失常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输出量(CO)和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心律失常类型包括:病窦综合征(窦房结功能受损,产生窦停和窦房阻滞,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突然停止时,即慢-快综合征)和严重的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高度和晚期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见于药物引起的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延长QT间期药物引起的尖端扭转性室速(Tdp)。
2.3.2 器质性心脏病
主要见于左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
3 流行病学
晕厥在普通人群中常见,首次报告晕厥事件年龄在10-30岁。15岁左右晕厥发生率最高,女性和男性分别为47%和31%。神经介导晕厥为最常见类型。65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但仅极少数晕厥患者寻求医疗诊治。有调查表明,晕厥事件发生率为18.1-39.7/1000人-年,但急诊室就诊者仅占0.7/1000人-年。
4 预后(危险分层)
两个因素和预后(危险分层)密切相关,即死亡或危及生命事件的风险,以及晕厥再发和外伤的风险。
4.1
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为SCD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年轻个体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和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考虑为神经介导反射晕厥,则预后较好。预后差和基础疾病相关,而不是晕厥本身。不同学者研究表明一下因素提示患者高危:异常ECG、心衰史、室性心律失常史、缺乏前驱症状、卧位时晕厥、应激时晕厥和年龄65岁。
4.2 3年随访中大约1/3患者晕厥复发。晕厥发生次数为预测再发的最强因子。比如,3次晕厥史预测1年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36%和42%。
初始评价和诊断
1 初始评价
1.1 T-LO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花卉摆租业阐述.doc
- 对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实事承诺制”实践及思考.doc
- 对英语写作自我评估教学理念探索.doc
- 对话式作文升格过程剖析.doc
- 对虾及缢蛏立体生态养殖方法.doc
- 对领导干部评议意见.doc
- 对黄山保护.doc
- 导致就业难原因.doc
- 导致尿酸高嘌呤食物.doc
- 导航仪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仅供参考.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