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从内蒙古走来女外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莹-从内蒙古走来女外长

傅莹:从内蒙古走来女外长继去年年底军队和地方省部级大员轮动之后,国务院多个部委也于新年伊始展开了新一轮人事调整。新华社1月4日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公布了国务院对外交部、国新办等多个部委高官的任免决定。其中,崔天凯、傅莹、翟隽获任副外长。 傅莹将会成为继1974年王海容之后,新中国的第二位女性副外长,同时,身为蒙古族的她,也将是新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副外长。 从大草原走来的女翻译 傅莹,蒙古族,原籍哲盟(现通辽市)科左中旗,1953年1月出生于呼市。1969年,傅莹响应毛泽东“上山下乡”的号召,去内蒙古一个农场进行劳动。 1970年,傅莹进入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在兵团的三年,傅莹一边往返于兵团各个点,给战友们放映电影,一边坚持自学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学习。 后来,回忆起当时的苦难,傅莹说:“这是一段很艰苦的经历,但并不都是不愉快的,当时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苦在一起也乐在一起。在兵团的经历中,我印象最深的体验就是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政治上的压力、精神上的磨练等等,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奉献。” 1973年,傅莹作为工农兵学员考进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选择第二外语法语。为了适应工作环境的需要,傅莹又开始学习罗马尼亚语。 1977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傅莹进入了外交部。1978年起,傅莹先后在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和外交部翻译室、亚洲司工作,历任职员、随员。1985―1986年被派往英国肯特大学学习。1986年回国后历任外交部翻译室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培训处副处长、英文处副处长。 其间,傅莹曾为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多次陪同党和国家有关代表团出访、参加联合国会议、参加双边或多边的谈判等重要外交活动。 No.1大使 1992―1993年,她参与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谈判,经历了难得的一次外交锻炼。1993年从柬埔寨回国后,傅莹一直在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先后担任综合处处长、亚洲司参赞,主管综合调研、东盟事务、亚太安全等。1997年调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工作,出任首席馆员公使衔参赞。 1998年11月,傅莹被江泽民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2000年4月,傅莹奉调回国,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是该司建立以来的第二位女司长。此后四年,她经历了东帝汶危机、阿富汗战争、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事件,并参与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六方会谈。在此期间,其外交才干更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其中,傅莹尤以推动促成朝核六方会谈受人瞩目。 时任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傅莹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与朝鲜外务省美国局副局长李根、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率领的代表团进行了会谈。在三方会谈上,傅莹明确表示:中国期望通过对等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朝核危机。最终,在这次会谈中,三方团长把手握在一起,各方同意,通过外交渠道,就继续会谈进程保持联系。这为后来的朝核六方会谈奠定了基础。 随后,傅莹出使澳大利亚,她在澳大利亚就任的三年,是中澳两国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合作增长较快。 在由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主办的悉尼华人华侨欢送傅莹荣调晚宴上,澳大利亚联邦律政部长卢铎赞誉傅莹大使:“我政治生涯中所见过的逾千各国大使中的No.1大使,最能代表和维护中国的利益,最富有影响力和魅力。” 危机大使 历任中国驻菲律宾大使、亚洲司司长、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中国驻英国大使――拥有30余年职业外交生涯的傅莹,被公众认识却不是因为这些光环,而是她在驻英大使任期内对西藏问题及奥运火炬传递等事件的出色应对,并因此赢得“危机大使”的美誉。 2008年3月“藏独”分子冲击中国驻英使馆、干扰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后,部分英国媒体歪曲报道中国。傅莹接受英主流媒体采访并发表文章,向英国公众介绍西藏问题背后的真相。 伦敦火炬干扰事件发生一周后,她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题为《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的文章,文笔细腻并以数字和事实介绍了西藏的现状,以感性的笔触描述了她对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干扰的心境,以及来自中国年轻人的伤心、愤怒、不解,她写到那天的漫天飞雪,也写了中国姑娘潮湿的眼睛。“这一天将以北京和伦敦之间的一次碰撞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个碰撞火花四溅,充满躁动”,“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打动了不少西方读者。 傅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共外交需要多说话,说明白话,凡是涉及中国的问题,都应该设法让中国的声音通达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