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doc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2003~2008年,使用周剂量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EPI)治疗晚期乳腺癌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3年5月~2008年2月收治晚期乳腺癌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均未接受过紫杉类药物化疗,复治患者既往接受过CMF/CAF方案化疗。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初治(临床分期Ⅳ期)34例,复治(复发转移)30例。其中肝转移13例,淋巴结转移13例,肺转移9例,骨转移13例,其他转移6例,局部复发6例,多脏器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有客观评价病灶,Karnofsky评分≥7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基本正常,预计生存期≥3个月,复治者距末次治疗1个月以上。 治疗方法:表阿霉素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3小时,第1,8天;每3周为1周期;至少2周期。如肿瘤稳定(SD)、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则继续用药,可用至6~8周期。用紫杉醇前均给予地塞米松、西米替丁及苯海拉明进行预处理。同时给予止吐及辅助治疗,全部病例不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类药物进行升白治疗,但出现Ⅱ度以上的血液学毒性时,可使用G-CSF治疗。在化疗前24小时内,根据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等临床评估进行适当剂量调整。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评定以影像学(MRI、CT、胸片、B超等)材料作为证据,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有效率RR=CR+PR。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 结果 临床疗效:全组64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57?8%;其中CR率为17?2%,PR率为40?6%。34例初治患者的有效率为58?8%,30例复治患者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等。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为71?9%,其中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17?2%,经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不影响化疗进程;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中多为Ⅰ~Ⅱ度;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7?8%,均为Ⅰ~Ⅱ度;脱发发生率为71?9%,其中Ⅲ度以上脱发发生率42?2%。见表2。 讨论 20世纪80年代确立乳腺癌化疗以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为代表,使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表阿霉素(EPI)是阿霉素的主体异构体,是阿霉素氨基糖部分C’4羟基的反式构型。与阿霉素相比具有抗癌活性强、心脏毒性低、脱发轻等特点,因而在近些年得到广泛应用[1]。紫杉醇是从短叶紫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微管药物,它能特异地结合到小管的β位上,导致微管聚合成团块或束状,并使其稳定,从而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使癌细胞分裂停滞在G2/M期直至死亡,从而起到抗癌作用[1]。有学者认为,紫杉醇每周给药的方案可延长该药与肿瘤的累积接触时间并提高剂量强度,同时其常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明显降低。文献也显示,紫杉醇类药物作用时间是决定其细胞毒作用的重要因素,延长低浓度紫杉醇类药物(0?01μmol/L)持续时间同样能达到细胞内毒性作用,这样的浓度在人类通过持续灌注(96小时)或每周给药方式均可达到。 基于上述观点,2003年5月始设计了上述周剂量紫杉醇与表阿霉素(EPI)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同时其不良反应较轻微,经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不影响化疗进程,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