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其医院感染控制.docVIP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其医院感染控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其医院感染控制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其医院感染控制手足口(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9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资料 全球性传染病: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1957年新西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证实是由肠道病毒的cox引起该病,1959年命名为“手足口病”。1974年Sch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暴发的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疾病[1969~1973]的患者中分离到EV71病毒。 我国流行情况: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报道该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和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EV71。2000年5~8月上东省手足口病暴发。 我院从2009年1月12日至今收治手足口病人。 性别、年龄分布:本次流行集中在0~4岁。0~4女孩占47%、男孩0~4岁占53%。5~9岁男孩占64?1%,5~9岁女孩占35?9%。 传播途径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自污水、河道水体中常检出肠道病毒,公共泳池也可发现肠道病毒污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检诊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由于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 手足口顾名思义患病部位是在手足口。多数患儿最初表现为口腔溃疡。有的患儿手掌面、足掌面及足跟边缘可见到数个到几十个小红点,红点大小如半粒大米。发生此病时幼儿会感到红疹之处又痛又痒,嘴通常影响进食。大多数孩子伴发热,37~38℃,个别可达到39℃甚至40℃,整个病程10天左右。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现,1~2天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疱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治疗措施 主要是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保持幼儿个人清洁卫生。 可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可采用口服板蓝根冲剂和多种维生素;或用抗生素、鱼肝油涂抹口腔,消炎止痛;还可外用芦甘石洗剂止痒。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发热38度以上可适当用退热药,注意多给患儿喝水,以防幼儿出现脱水现象。 若发热持续不退,适当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 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口腔溃疡的幼儿,要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 感染控制 管理好传染源:①疾病流行期间,应实行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家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或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②合理设置就诊和留观场所,保障有效的通风,避免拥挤;③要教育培训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④对于候诊病人中高度疑似病人、高热或精神萎靡者,建立“绿色通道”,直接进入诊疗环节;⑤提倡轻症手足口病而不需要任何治疗的病人,进行居家隔离、观察;⑥制订和实施合理的留观、住院和出院的指征,减少或避免不必要在医院暴露时间;⑦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教育、督促病孩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①经常洗手,尤其是进食前和便后,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②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最好能煮沸消毒;③每日对玩具(建议不带)、个人卫生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④避免与其他病孩密切接触;⑤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⑥轻症病孩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⑦病孩陪护人员离开病区前应彻底洗手;⑧谢绝健康儿童探视病孩。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